

合格主体与合法内容是订立有效协议的基本要素。主体不合格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的协议无效。内容不合法包括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违公共利益的协议无效。
法律分析
①订立协议主体不合格,表现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协议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协议无效。
②订立协议内容不合法,表现为:
1.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协议,无效;
2.违公共利益的协议,无效。
拓展延伸
协议无效的情况及其法律后果
协议无效的情况指的是在特定情形下,协议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情况。常见的无效情况包括:一方欺诈、威胁或误导对方;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协议缺乏法定要素等。当协议被认定为无效时,法律后果可能包括协议的无效性、违约责任的产生、返还已支付的款项等。法律对无效协议有明确规定,受损害方可以寻求法律救济。因此,当涉及协议时,双方应谨慎审慎,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损失。
结语
在订立协议时,主体的合格性和内容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如果协议主体不合格,例如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追认订立协议,则该协议无效。同样,如果协议内容违反法律或行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公共利益,也将导致协议无效。当协议被认定为无效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包括协议无效、违约责任的产生以及返还已支付款项等。因此,在订立协议时,双方应当审慎考虑,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