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放火自焚后又成功扑灭,是否属于既遂状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8 11:59:26
文档

放火自焚后又成功扑灭,是否属于既遂状态?

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取决于犯罪目的是否达到,而是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规定,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目的物燃烧,即使由于意外原因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只有在严重后果发生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的条款。例如被抓获或被大雨浇灭等情况,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法律分析;不是既遂,这个是意志之内控制了。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114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
推荐度:
导读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取决于犯罪目的是否达到,而是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规定,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目的物燃烧,即使由于意外原因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只有在严重后果发生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的条款。例如被抓获或被大雨浇灭等情况,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法律分析;不是既遂,这个是意志之内控制了。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114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


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取决于犯罪目的是否达到,而是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规定,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目的物燃烧,即使由于意外原因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只有在严重后果发生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的条款。例如被抓获或被大雨浇灭等情况,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

法律分析

不是既遂,这个是意志之内控制了。

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114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

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114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

根据法律条文,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点着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烧,使目的物有被焚毁的危险,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点火,就被人抓获,或者刚点着引火物,就被大雨浇灭等,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

拓展延伸

放火自己扑灭后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放火自己扑灭后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多个因素。首先,根据刑法,放火属于犯罪行为,无论是否扑灭,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自己扑灭火灾可能会对法律责任产生影响。例如,如果放火行为是出于自卫或紧急情况下的合理行为,可能会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此外,扑灭火灾后的自首、赔偿受害人等行为也可能对法律责任产生影响。最终,法律责任的界定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综合评估和裁决。

结语

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应以法律所规定的构成要件为标准。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引发目的物燃烧,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自己扑灭火灾后的法律责任界定涉及多个因素,如是否出于自卫或紧急情况下的合理行为,是否自首、赔偿受害人等。最终,法律责任的界定需综合考虑具体案件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文档

放火自焚后又成功扑灭,是否属于既遂状态?

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取决于犯罪目的是否达到,而是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规定,只要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目的物燃烧,即使由于意外原因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的既遂。只有在严重后果发生时才适用结果加重的条款。例如被抓获或被大雨浇灭等情况,应被认为是放火罪的未遂。法律分析;不是既遂,这个是意志之内控制了。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刑法》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114和第115条。这两条的关系是,114条是规定放火罪的构成要件的基本条款,第115条是与本条相联系的结果加重条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