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工资的支付情形及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包括正常工作时间的150%、休息日的200%和法定休假日的300%。计算基数可根据劳动合同约定、集体协商或按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日工资按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单位只有在安排员工加班并员工实际加班时,才需要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法律分析
一、应当支付加班工资的情形包括哪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
二、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
1、用人单位在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休息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2、计算加班工资的基数不一定是劳动者的全部工资。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员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在集体合同中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确定。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办法确定的加班工资计算基数低于最低工资的,则要按最低工资计算。
3、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
一般只有在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而员工又实际按照单位的要求加班了之后,那单位才需要支付其相应的加班工资。
结语
根据以上规定,用人单位在安排员工加班并实际加班后,应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包括延长工作时间、休息日加班以及法定休假日加班。计算加班工资时,需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集体协商确定计算基数,注意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总之,只有在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需要支付员工相应的加班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二条 【服务期】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五条 【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