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流程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和解是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调解是申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仲裁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接受仲裁庭的裁决;未作出仲裁裁决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分析
一般来讲,有以下四个处理流程: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
1、和解
在发生劳资争议时,务工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协助,或者第三方一起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
当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是其中一方不愿协商,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协议的,可以向调解组织来申请调解。
3、仲裁
但是对于其中一方不愿调解、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却在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那么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首先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那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认为是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书面通知当事人,组成仲裁庭,仲裁庭至少要有一名仲裁员组成。
最后仲裁庭的裁决结果,要书面公布宣读,当事人双方都要遵守。
4、诉讼
但是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双方或其中一方可以就该劳资争议事项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劳资纠纷调解的关键步骤
劳资纠纷调解的关键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双方当事人应当通过沟通和协商尝试解决纠纷。其次,如果沟通无果,可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帮助。这可能包括劳动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第三,调解过程中,双方应当积极参与,提供相关证据和解决方案。第四,调解结果应当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具有可执行性。最后,如果调解无法达成一致,双方可选择诉讼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和证据做出裁决。劳资纠纷调解的关键步骤旨在通过和解和合作解决纠纷,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结语
劳资纠纷处理流程一般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双方可通过协商或第三方介入达成和解协议。如无法和解,可申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仲裁庭将组成并公布裁决结果,双方需遵守。若未作出仲裁裁决,双方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劳资纠纷调解旨在通过合作解决纠纷,维护劳资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