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公司不能降职降薪。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享受伤残待遇。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的,由单位负责。
法律分析
在医疗期内公司不能降职降薪。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能够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拓展延伸
医疗期内员工权益保障及公司管理措施
在医疗期内,公司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和适当的管理措施。首先,公司应该遵守相关劳动法规,确保员工在医疗期间享有合法的福利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工资保障和法定的病假期等。其次,公司应该与员工充分沟通,了解其健康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任务,避免对员工的身体造成过大负担。此外,公司还可以考虑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措施,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提供必要的康复辅助设施等。总之,通过合理的权益保障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公司可以更好地照顾员工的健康需求,维护员工的权益,促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关系。
结语
在医疗期内,公司应确保员工享有合法的福利待遇,不得降职降薪。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停工留薪期内,员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医疗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单位应负责护理工作。公司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权益保障和管理措施,以维护员工权益,促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关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