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借款犯罪的具体判断标准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9 07:18:40
文档

借款犯罪的具体判断标准是什么?

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与后果。借款无恶意骗取不构成犯罪,但银行可起诉。虚假骗贷不还属贷款诈骗罪。正常贷款因经济原因无法还属民事纠纷。后果包括财产保全、银行账户冻结、财产查封、强制执行等,信用受影响,征信记录逾期贷款,限制出行,列入黑名单,可能获刑。借款人有不还钱目的可能构成犯罪,视数额是否达标。法律分析;一、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只要是没有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方面银行可以随时起诉。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二、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推荐度:
导读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与后果。借款无恶意骗取不构成犯罪,但银行可起诉。虚假骗贷不还属贷款诈骗罪。正常贷款因经济原因无法还属民事纠纷。后果包括财产保全、银行账户冻结、财产查封、强制执行等,信用受影响,征信记录逾期贷款,限制出行,列入黑名单,可能获刑。借款人有不还钱目的可能构成犯罪,视数额是否达标。法律分析;一、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只要是没有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方面银行可以随时起诉。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二、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与后果。借款无恶意骗取不构成犯罪,但银行可起诉。虚假骗贷不还属贷款诈骗罪。正常贷款因经济原因无法还属民事纠纷。后果包括财产保全、银行账户冻结、财产查封、强制执行等,信用受影响,征信记录逾期贷款,限制出行,列入黑名单,可能获刑。借款人有不还钱目的可能构成犯罪,视数额是否达标。

法律分析

一、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

只要是没有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方面银行可以随时起诉。

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

二、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1、贷款机构会依法向你催收到期贷款,按照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抵押或质押合同)的约定,贷款行将向法院起诉,法院会采取财产保全等措施,包括冻结你以及贷款担保人的所有银行帐户上的存款,查封你已抵质押的财产等。判决下来后,会依法强制执行(扣划存款,拍卖抵质押物等)财产以清偿银行的贷款损失。具体包括:贷款本金,贷款利息,逾期利息和罚息,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诉讼费用,处置抵押(质押物)物变现时产生的相关费用等。

2、你的信用会受到影响,个人名义的贷款也会在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被记录逾期贷款。如果贷款行不给你消除记录,你可能今后在所有的银行都贷不到款了,征信被列出黑名单,可能会限制你出行,不让你坐飞机和出国,以后有可能连火车票都买不到。

3、如果借款时你有提供虚假资料或不实信息,贷款机构可能会告你骗贷,如果骗贷属实,你有可能会因为诈骗罪获刑。

《刑法》第175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般情况下无论借款不还多少钱,此时都不会构成刑事犯罪,通常都是按照民事纠纷进行处理的,因此够不上刑事犯罪。但要是借款人一开始就具有不还钱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的借钱不还才有可能构成犯罪,就要看具体的数额是否达到了法律中规定的立案标准。

结语

贷款不还会带来一系列后果。贷款机构可依法催收并向法院起诉,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冻结账户、查封财产等。判决后,法院会强制执行以清偿贷款损失。同时,逾期贷款将被记录在征信系统中,影响个人信用,可能导致贷款困难、被列入黑名单,甚至限制出行。若提供虚假资料骗贷,可能构成诈骗罪并面临刑事处罚。总之,借款不还需承担严重后果,但一般情况下不构成刑事犯罪,而是民事纠纷的处理。具体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细节来判断。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民间借贷纠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

文档

借款犯罪的具体判断标准是什么?

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与后果。借款无恶意骗取不构成犯罪,但银行可起诉。虚假骗贷不还属贷款诈骗罪。正常贷款因经济原因无法还属民事纠纷。后果包括财产保全、银行账户冻结、财产查封、强制执行等,信用受影响,征信记录逾期贷款,限制出行,列入黑名单,可能获刑。借款人有不还钱目的可能构成犯罪,视数额是否达标。法律分析;一、借款不还多少钱构成犯罪。只要是没有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方面银行可以随时起诉。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二、贷款不还有什么后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