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合同效力的概念及其相关情形。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法律上受到保护,对合同当事人产生必须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拘束力。合同效力有无效的情况和可撤销的合同两种情形。无效的情况包括合同内容违法、当事人恶意串联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当事人以合同手段掩盖犯罪活动、当事人有一方或双方无相应缔约能力且不能为追认的合同、需要法定形式的某些特别合同未满足形式要求。可撤销的合同包括因乘人之危、胁迫订立的合
法律分析
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在法律上受到保护,对合同当事人产生必须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二、合同的效力有哪些情形
1、无效的情况:
1、合同内容违法的
2、合同当事人双方恶意串联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的
3、当事人以合同手段掩盖犯罪活动
4、当事人有一方或双方无相应缔约能力且不能为追认的合同
5、需要法定形式的某些特别合同未满足形式要求的
合同无效都是自始无效
2、可撤销的合同
1、因乘人之危,胁迫订立的合同
2、因欺诈订立的合同
3、因重大误解,对误解方造成重大损失的
4、因显失公平
3、效力待定:
1、未成年人订立了与其行为能力不相符的合同,需要其监护人追人的
2、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四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其实,了解合同效力的具体情形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迅速的判定合同的效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结语
了解合同效力的情形,有助于判定合同的合法性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效力包括无效情况和可撤销情况。无效情况包括合同内容违法、当事人恶意串联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当事人无缔约能力且不能为追认的合同以及需要法定形式的某些特别合同未满足形式要求的合同。可撤销情况包括乘人之危、欺诈、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等情况。了解这些情形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04-24) 第二条 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一条 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12-29) 第二条 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