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有效期届满后,未完全履行的义务将导致合同终止,约定失效,双方不再有履行义务。民法典允许当事人自行约定合同期限,包括生效和履行时间,双方对合同履行有了预期和判断。
法律分析
在合同有效期内义务未履行完的,合同有效期限届满后,合同终止,合同中的各项约定失效,双方均没有继续履行的义务。民法典允许并尊重当事人对合同期限进行约定,包括生效时间和生效时间。双方约定有效期限后,双方均对合同履行时间有了预期和判断。
拓展延伸
合同履行不完全时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措施
当合同在有效期内未完全履行时,根据法律规定,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对于违约方而言,他们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等。同时,守约方也有权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来保护自身权益,如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要求解除合同、要求赔偿等。处理合同履行不完全的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建议当事人在面临合同履行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便制定出最合适的处理策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合同有效期内未履行完的义务,合同终止,约定失效,双方无继续履行义务。违约方需承担违约责任,守约方可采取法律措施保护权益。处理方式需视情况而定,可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建议当事人咨询专业律师,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