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提出医疗损害索赔时需注意:
1、时效性:一年内提出;
2、及时提交鉴定材料:10天内提交;
3、排除人为因素:行使抽取权和回避权;
4、了解鉴定书项目:事先准备;
5、再次鉴定申请:15天内提出。
法律分析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时效性,患方应自知道和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要依据规定,及时提交有关鉴定材料,患方应在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内提交有关鉴定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材料;
3、行使鉴定专家抽取权和申请回避权,尽可能主动排除可能鉴定鉴定结论的人为因素;
4、事先了解鉴定书的主要项目有助于患方的事先准备;
5、再次鉴定申请权和时间规定,患方对首次鉴定的程序有疑议或对鉴定内容、结论不服,有权提请再次鉴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时效性,即自收到首次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出。
拓展延伸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法规与程序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法规与程序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定以及司法解释等。在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如确立鉴定机构、组织鉴定人员、收集证据材料、进行鉴定分析等。同时,法律法规也规定了鉴定结论的效力、争议解决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等。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当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与程序,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只有依法依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才能维护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权益,并促进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结语
医疗事故鉴定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程序,需要患方在时效性、材料提交、鉴定专家抽取等方面注意细节。同时,了解鉴定书的主要项目有助于患方的事先准备。如果对首次鉴定有疑议或不服,患方有权提请再次鉴定,但要注意时效性。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与程序,确保鉴定工作的公正、客观和科学。只有依法依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才能保障患者权益,促进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二)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三)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四)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五)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六)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二)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三)拒绝缴纳鉴定费的;(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