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情况时,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一方变成了承继原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单位。用人单位分立不会影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但如果用人单位破产,则劳动合同终止。
法律分析
如果用人单位发生分立情况,那么原劳动合同仍然有效,但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一方变成了承继原用人单位权利和义务的单位。因此用人单位分立是不会影响其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但如果用人单位破产的,其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终止。
拓展延伸
用人单位分立后劳动合同处理
用人单位分立后,劳动合同处理问题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和处理。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分立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应当由分立后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或者由各分立用人单位按照协议或者决定共同履行。
如果分立后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或者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应当依照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与劳动者协商或者达成一致意见,将劳动合同关系终止或者继续履行。
用人单位分立后,劳动合同关系的处理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各分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确保劳动合同关系的顺利过渡。
结语
劳动合同分立后,用人单位的承继单位仍然需要承担原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但如果用人单位破产,劳动合同将终止。因此,在分立前,用人单位应当仔细考虑自己的经营状况,避免分立后影响劳动合同的效力。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