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用休息日的假期补是不可以的。用人单位至少需要支付给劳动者三倍工资,且不能用补休来代替。只有在休息日加班后才能用补休来代替加班费。劳动法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法律分析
一、节假日上班,用假期补是否可以
1、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用休息日的假期补是不可以的。用人单位至少需要支付给劳动者三倍工资,且不能用补休来代替;只有在休息日加班后才能用补休来代替加班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二、劳动法规定了哪些法定节假日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拓展延伸
法律规定下,节假日上班是否应该获得额外补偿?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节假日上班的员工应该获得额外的补偿。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工资:
1.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按照日工资的三倍支付;
2.在休息日工作,按照日工资的二倍支付,并安排补休;
3.在休息日上班且无法安排补休的,按照日工资的三倍支付。
因此,对于节假日上班而未获得额外补偿的员工,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权益,并要求支付相应的补偿款项。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补偿标准可能会因地区、行业以及公司规定而有所不同。建议您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师,以便确保您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结语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节假日上班的员工应该获得额外的补偿。对于未获得额外补偿的员工,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主张权益,并要求支付相应的补偿款项。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以确保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 【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