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仍可以享受社保待遇。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劳动法义务,包括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违法,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包括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
法律分析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意味着员工无法享受社保待遇?答案是否定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了劳动关系,即形成用工行为,员工便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权利,而单位则需承担相应的劳动法义务。因此,即使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仍然可以享受社保待遇。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二、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从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看出,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违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依法用人单位将因他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简单说要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最多11个月。
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后,用人单位是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保的,没有购买社保属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按照双倍工资的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如果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公司未签劳动合同,需承担的责任包括: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
结语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仍可享受社保待遇。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的劳动法义务,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如果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即用人单位违法,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依法用人单位将因他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简单说要向劳动者支付两倍工资,最多11个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七章 社会保险费征缴 第六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