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主要介绍了《刑法》中有关抢劫罪的相关规定。根据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刑罚的制裁。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进行抢劫的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款。如果满足特定情形,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需缴纳罚款或者没收财产。这些情形包括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
法律分析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将受到刑罚的制裁。具体而言,如果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进行抢劫,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款。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犯罪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需缴纳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1. 入户抢劫;
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3. 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4. 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
5. 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
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7. 持枪抢劫;
8. 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九条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除判令退赔外,对首要分子,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拓展延伸
刑法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具体规定如下:
1.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
3. 抢劫罪必须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目的。
4. 抢劫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5. 抢劫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包括他人的人身权利。
6. 抢劫罪是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综上所述,刑法抢劫罪的具体规定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必须具备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目的;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包括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包括他人的人身权利;是严重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