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调解与庭前调解的区别:
1、调解时机。诉前调解发生在案件正式立案前,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庭前调解发生在开庭审理前,由法院调解员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
2、调解组织。诉前调解通常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或驻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进行;庭前调解则由法院的调解员进行。
3、法律效力。诉前调解协议达成后需要双方当事人自愿履行,如有一方反悔,则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庭前调解协议达成后,经法院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
关于庭前调解一般多长时间,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如下:
1、起诉,当事人选择诉前调解的话,法院会安排诉前调解,由调解员主持调解,一般不超过20天。
2、调解成功,当事人不起诉,法院不立案并退还起诉材料。
3、当事人和解撤诉,不需要出具文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4、调解组织出具调解协议书,法院立案按当事人撤诉方式处理。
5、法院立案并出具民事调解书。如果是调解不成功,就会立案进入诉讼程序。
综上所述,诉前调解与庭前调解都是诉讼过程中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调解方式,以尽快解决纠纷,减轻诉讼负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