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等级鉴定程序包括向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提交资料,审查,受理,并依法作出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包括向鉴定委员会申请,填写申请表,审核,随机抽取专家鉴定,作出鉴定结论。工伤职工应在治疗稳定后或停工留薪期满后向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法律分析
一、工伤等级有哪些鉴定程序
1、首先向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当事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审查完毕的,符合受理条件的就会受理;依法作出鉴定,并将结果送达申请人。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有哪些
1.当事人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2.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
4.审核通后,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鉴定。
5.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6、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拓展延伸
工伤认定标准与等级评估办法
工伤认定标准与等级评估办法是指用于确定工伤及其等级的一套规定和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工伤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事故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要件、认定程序和证据要求等方面内容。而等级评估办法则是根据工伤的严重程度,将工伤分为不同等级,以便进行相应的赔偿和救助。这些评估办法通常考虑工伤的伤残程度、影响工作能力的程度、治疗和康复情况等因素。工伤认定标准与等级评估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工伤赔偿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结语
工伤等级鉴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查、鉴定和结果送达等步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核、随机抽取专家鉴定、作出结论等步骤。工伤认定标准与等级评估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确保工伤赔偿的公正合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三章 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 第三十七条 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