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商标注册的收费标准。商标注册费为300元,以类别为单位。网上申请收费标准以类别为单位,每个商品超过1个需要加收30元,限定本类10个商品,10个以上商品,每超过1个商品,每个商品加收27元。补发商标注册证费、受理转让注册商标费、受理商标续展注册费的收费标准与网上申请相同。收费依据为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5]2404号文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5]2136号文件,
法律分析
申请收费标准(以类别为单位)
1. 商标注册费:300元。此费用仅适用于限定本类别前10个商品的申请。
2. 网上申请收费标准(以类别为单位)
注意:此处未提供具体类别和收费标准,因此无法进行具体的改写。10个以上商品,每超过1个商品,每个商品加收30元)
270元(限定本类10个商品。10个以上商品,每超过1个商品,每个商品加收27元)
补发商标注册证费500元450元
受理转让注册商标费500元450元
受理商标续展注册费500元450元
受理续展注册迟延费250元225元
收费依据:
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5]2404号文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5]2136号文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税[2017]20号文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9〕914号文件。
续展的申请可以在期满前12个月内提出,也可在期满后6个月宽展期内提出但须缴纳额外费用。
商标查询——申请——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公告——核发注册
1、商标主管机关对于商标注册之申请,系先指定审查员审查。
2、审查员再依商标审查办法,先做程序上之审查,即审查申请书之内容及规费文件是否完备,如有错误缺漏或文件未完备者,即通知申请人限期补正。
3、当程序审查完毕后,再依商标审查准则,进行实体审查,审查商标图样是否具备积极要件(具有识别性)及未有消极要件(不得注册之特别规定,如与他人商标近似等)。
4、审查后,认为合法者,即以审定书送达申请人,并公告于商标主管机关公报。
5、自公告之日起,满三个月无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确定后,始予注册。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查询、申请、审查和公告等环节都有一定的收费标准。查询阶段,各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服务提供商都会收取一定的查询费用,以用于提供商标查询服务。申请阶段,申请人需要支付申请费,该费用根据商品或服务的类别以及申请数量有所不同。审查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商标进行实质审查,以确保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若申请材料存在问题,申请人需要支付相应的补正费用。公告阶段,商标将在《商标公告》上进行公告,申请人需要支付公告费用。此外,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商标局还可以收取其他相关费用,如异议费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商标申请和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办理商标申请时,申请人应仔细阅读相关法规,了解具体的收费标准,避免因为不了解规定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结语
收费标准以类别为单位,商标注册费为300元,网上申请收费标准以类别为单位,限定本类别前10个商品的申请收费为270元,超过10个商品的申请每超过1个商品加收30元,补发商标注册证费为500元,受理转让注册商标费为500元,受理商标续展注册费为500元,受理续展注册迟延费为250元。收费依据为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5]2404号文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5]2136号文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税[2017]20号文件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改价格〔2019〕914号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本法所称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本法所称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的特殊事项,由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六十七条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构成犯罪的,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十一条 商标国际注册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确立的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