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是指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无法定赡养扶养能力的人群,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享受五保待遇。办理五保户需要提供相关材料,如书面申请、身份证明、家庭收入证明等。五保对象的确定由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审核后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证书享受五保待遇。这一制度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
法律分析
一、五保户
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五保户”常见于我国的农村地区,这种制度的设立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五保对象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二、办五保户需要什么
办理材料
1、本人向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的书面申请
2、农村五保待遇申请书;
3、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
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
5、家庭收入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6、近期1寸免冠照片2张
五保对象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人;
(三)无生活来源的(包括捡垃圾者,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即捡垃圾者为有生活来源);
(四)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民法典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结语
五保户制度是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重要举措,涵盖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等方面。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包括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办理五保户需要提供书面申请、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家庭收入证明等材料。五保对象的确定由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并获得乡镇政府批准后,发给《五保供养证书》,享受相应待遇。五保户制度体现了我国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二节 人身保险合同 第三十四条 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按照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所签发的保险单,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不得转让或者质押。
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险,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二节 人身保险合同 第四十四条 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或者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二年内,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被保险人自杀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保险人依照前款规定不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二章 保险合同 第二节 人身保险合同 第三十二条 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保险人行使合同解除权,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三款、第六款的规定。
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
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多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将多收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