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计算赔偿金的标准是按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月工资越高赔偿金额越大。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断或中止情况会重新计算时效。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
法律分析
一、劳动仲裁是怎样算赔偿的
劳动仲裁计算赔偿的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劳动者的平均工资越高,计算赔偿金的金额就越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结语
根据劳动仲裁的相关规定,劳动者的赔偿金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劳动者的平均工资较高,赔偿金的金额也会相应增加。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规定,应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时效可以中止,待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对于劳动关系终止后的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需要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二条 【仲裁案件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协商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五条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