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险公司在机动车责任保险限额内赔偿,双方有过错则按比例分担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由机动车一方赔偿,有过错则减轻机动车责任;如非机动车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个人保险有限,若仍需赔偿,需确定肇事者是否有赔偿义务。
法律分析
需要。发生交通肇事事故后,如何赔偿牵动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一般是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由保险金赔偿。但是,个人投保的保险金有限,所以保险金赔付后,若还有损失要赔,那么便可能继续要求肇事者赔偿,但是需要先确定肇事者是否有这个赔偿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保险公司的赔付是否解除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保险公司的赔付并不会完全解除肇事者的法律责任。尽管保险公司在赔付完赔偿后可能会承担部分经济责任,但肇事者仍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肇事者在造成损害或伤害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保险公司的赔付只是为了帮助受害方获得经济补偿,但并不影响肇事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无论保险公司是否进行赔付,肇事者仍然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刑事处罚或其他法律后果。因此,保险公司的赔付并不能完全解除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结语
交通事故后的赔偿问题牵动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若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无过错,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若有过错,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若损失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确定肇事者是否有赔偿义务前,保险金赔付可能不足以弥补全部损失,需进一步追求赔偿。
法律依据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章 投 保 第十三条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投保人不得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之外,向保险公司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不得强制投保人订立商业保险合同以及提出附加其他条件的要求。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章 投 保 第七条 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应当与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对保险公司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情况进行核查,并向社会公布;根据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总体盈利或者亏损情况,可以要求或者允许保险公司相应调整保险费率。
调整保险费率的幅度较大的,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进行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八章 附则 第一百二十四条 本法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