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丢失不影响起诉,但复印件不可作为定案依据。需凭其他证据证明,如录音、证人证言。原合同是最有法律证明力的直接证据,可单独证明争议事实,法院通常接受。
法律分析
合同丢失了该这样打官司:
1、虽然合同原件丢失了,但仍可起诉;但是不能核对原件的复印件,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2、必须有别的证据来证明。尽量收集别的证据,录音,证人证言,原合同是指经双方协议一致后签字或者加盖双方印章的合同文本;
3、原合同是书面形式中最具法律证明力的一种。原合同可以认定为证据学上的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是直接来自争议事实的证据,可以单独直接证明争议事实,法院一般直接接受。
拓展延伸
合同丢失后的法律救济措施
合同丢失后,当事人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救济措施来解决问题。首先,应尽快向相关法院提起合同丢失官司,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证人证言来证明合同的存在和内容。其次,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合同复制或重建,以恢复合同的效力。此外,可以寻求法院的救济措施,如要求对方重新履行合同、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等。在诉讼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律师,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信息。最后,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还可以考虑调解、仲裁等替代纠纷解决方式,以更快速、经济高效地解决合同丢失引发的争议。综上所述,合同丢失后的法律救济措施多种多样,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合同丢失后,尽管无法依靠复印件作为定案依据,仍可起诉。然而,为了证明合同的存在,必须收集其他证据,如录音和证人证言。原合同是最具法律证明力的书面形式,可被认定为直接证据和原始证据,法院通常直接接受。当事人可以采取一系列法律救济措施,如提起官司、申请合同复制或重建,并寻求法院的救济措施。此外,调解和仲裁也是解决合同丢失引发争议的替代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维护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