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和协警是为公安机关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协助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辅警由地方政府或公安机关购买服务或签订合同方式招聘,经费由财政预算保障;协警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需在编民警的带领下工作。警务辅助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管理由国家另行规定,其行为受法律保护,经费全额保障。
法律分析
辅警是指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实际需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等方式招聘使用;相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参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管理,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协警,协警的定位是辅助警力,属于专业的群防群治队伍,不具有行政执法权。在机构性质上,虽然协警队伍属于财政补助性事业单位,但它不是一级授权联防队。协警必须在在编民警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在涉及需依法定职权才能完成的任务时,只能由在编民警完成,协警仅起辅助作用。《人民警察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使用警务辅助人员。警务辅助人员协助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履行职责行为后果由所在公安机关承担。警务辅助人员所需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予以全额保障。警务辅助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管理,由国家另行规定。
拓展延伸
辅警调动政策解读:检察院辅警是否可以调动到公安局?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辅警在调动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辅警的调动是在同一部门内进行,即由检察院调动至检察院的其他岗位。然而,辅警是否可以调动到公安局这一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公安局有特殊需要,可能会考虑调动合适的人员,包括辅警。但是,这种调动通常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程序,且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辅警调动到公安局的可行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程序来决定。建议您咨询相关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准确的解答。
结语
辅警和协警是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下,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招聘和使用的非人民警察身份人员。他们在公安机关的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中提供辅助支持,但协警并没有行政执法权。警务辅助人员的使用受到法律保护,其经费由地方政府全额保障。关于警务辅助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和管理,将由国家另行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七条 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选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
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二十六条 担任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岁的人民;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四)身体健康;
(五)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六)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