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不还属于债务纠纷,非刑事案件。但恶意透支且超过三个月不还款,将承担刑事责任。若面临逾期被起诉,应积极采取措施挽救,咨询专业律师寻求解决方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恶意透支数额较大且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法律分析
使用信用卡后逾期不还的,是属于债务纠纷,不是刑事案件,所以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有恶意透支信用卡等情形,透支后经二次催告,超三个月不还款的,承担刑事责任。
行动建议:
信用卡已经逾期,可能会造成征信记录的污点,不可漠视或消极对待,要积极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挽救,如果现在已经面临信用卡逾期即将被起诉的问题,可以联系专业律师一对一咨询,寻求解决方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行动建议:对于信用卡逾期问题,务必重视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挽救。如果面临信用卡逾期被起诉的情况,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一对一咨询,以寻求解决方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恶意透支信用卡超过规定限额或期限,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不归还的行为,应被认定为刑法第196条规定的恶意透支。对于恶意透支的数额较大的情况,如果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且情节轻微,可以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依法判断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三章 业务准入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申请开办信用卡业务,可以在一个申请报告中同时申请不同种类的信用卡业务,但在申请中应当注明所申请的信用卡业务种类。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 发卡业务管理 第四十二条 发卡银行应当根据总体风险管理要求确定信用卡申请材料的必填(选)要素,对信用卡申请材料出现漏填(选)必填信息或必选选项、他人代办(单位代办商务差旅卡和商务采购卡、主卡持卡人代办附属卡除外)、他人代签名、申请材料未签名等情况的,不得核发信用卡。
对信用卡申请材料出现疑点信息、漏填审核意见、各级审核人员未签名(签章、输入工作代码)或系统审核记录缺失等情况的,不得核发信用卡。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 发卡业务管理 第四十八条 发卡银行发放信用卡应当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卡片和密码应当分别送达并提示持卡人接收。信用卡卡片发放时,应当向持卡人书面告知信用卡账单日期、信用卡章程、安全用卡须知、客户服务电话、服务和收费信息查询渠道等信息,以便持卡人安全使用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