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的窝是由树枝、杂草和苔藓等物筑成的,形状呈杯状或球形。不同地区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所搭建的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形态相似且都位于树上或者草丛中以方便其繁殖后代。
黄雀喜欢用软质的材料构建巢,不同于一些鸟类如燕子、麻雀等以泥巴建巢的习惯。黄雀的巢制作工艺精湛,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它们利用松软的枝条做底鸟架子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软草,最后将树叶和藤蔓编织覆盖,巢的中央部分略为凹陷,让雏鸟有“窝”的感觉,保护它们免受外界遇到的震荡和威胁。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雀鸟如何饲养?
【饲养管理】黄雀笼有多种多样,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还应有较高的底圈。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黄雀喜食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以防过肥。一般是改喂各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于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把其它种子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粉状混合料好。可把玉米、花生、苏子按3:1:1的比例磨成粉料,再加少量砂粒和叶菜。黄雀在春、秋、冬三季,应多晒太阳,但在夏季切忌曝晒,最好放在室外荫凉通风的地方。
【繁殖】野生黄雀营巢于树上,巢呈深杯状,由草茎、草根、羽毛、纤维等缠绕而成。夏季产卵,每巢4-6枚,蛋浅蓝色,上面有淡棕色和紫色斑点。雌鸟抱窝,雄鸟给雌鸟喂食.孵化期13天左右。育雏虽雄鸟也参与,但以雌鸟为主。
人工繁殖已有成功例子。可先在笼中饲养几对,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人工草巢,就有可能产卵、孵化。
【调教】黄雀除换羽期外,整天呜叫,每年歌唱时间可达8个月。北京地区对黄雀的呜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喜鹊、红吱(沼泽山雀)、油葫芦的叫声。而且没有“杂口”,尤其忌讳太平鸟、燕雀、金翅雀等鸟的叫声。训练黄雀“三口”相当困难,必须将幼鸟严格隔离、经常要早起,提着遮盖严实的黄雀到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击“遛”,听到喜鹊叫时再打开笼套让黄雀静听。如此经过20天左右方能学会喜鹊叫。让其学油葫芦叫比较简单,在家里养几只油葫芦,晚上让黄雀昕其呜叫就可以学会。至于学红吱叫,则要在家里养一只红吱,黄雀耳闻目染,时久自会学会。
至于黄雀的技艺,如“叫远”、“撞钟”、抽签、叼物,只要以苏子为诱食,建立简单的条件反射就可以了。
黄雀的巢在什么地方
黄雀的巢在什么地方
黄雀属于垂直分布范围广泛的鸟类,因此它们的巢也随之而变化。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阐述黄雀巢的位置和类型。
1、巢的位置
黄雀一般选择树木、灌木丛、禾本科植物叶面等地方建巢。树上巢与草丛巢相比,前者的位置更高,因此具有更好的防御和避免被同类攻击的优势。
而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黄雀也会选择建在人工建筑物上的巢。比如它们会在通电的电线杆、栏杆、布满钉子的路灯杆、露天水龙头等位置建巢。虽然这些地方对黄雀的安全具有潜在威胁,但是环境适应能力强的黄雀依然在这里安家落户,成为城市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观。
2、巢的材料
黄雀巢的主要材料有草、枯枝、树叶、藤蔓等。黄雀喜欢用软质的材料构建巢,不同于一些鸟类如燕子、麻雀等以泥巴建巢的习惯。黄雀巢的形状也因材料而异,有的呈圆形、球形,有的像口袋状、碗状等等。
黄雀的巢制作工艺精湛,并且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它们利用松软的枝条做底鸟架子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一层软草,最后将树叶和藤蔓编织覆盖,巢的部分略为凹陷,让雏鸟有“窝”的感觉,保护它们免受外界遇到的震荡和威胁。
3、孵化和育雏
黄雀通常每年繁殖2~3次,每次巢上大约产卵6~7枚。卵的孵化期为13~15天之间。孵化后,雌鸟将营养丰富的软虫类和蚂蚁吐入雏鸟口腔内喂养,每日进食量约占身体重量的40%左右。育雏期持续10天至半个月时间,随后雏鸟就可以于巢中生活了。
4、如何发现黄雀巢
如果想观察黄雀的巢,可以在巢的附近观察黄雀的活动轨迹,它们通常会在巢附近进食、排泄等。此外,黄雀巢的位置树上或灌木丛内,有时并不太容易发现。但是,能够找到黄雀巢的人却不在少数,可以经常关注自然环境、留意一些鸟类表现特点,尝试发掘新的鸟类生态知识。
黄雀的繁殖方式
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从欧洲至西伯利亚东部和日本,在中国大兴安岭根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初到繁殖区的黄雀,雄鸟立即发出悦耳的歌声,而且十分活跃,常在枝间或树间来回飞舞。不久,雄鸟即展开尾羽,急剧地扇动两翼并追逐雌鸟。 多在松树平枝上营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参与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每巢约产14枚,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16.3(14.3~18.2)mm× 12.2(11~13.3)mm。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9月初有集群现象。在长白山于9月间见到成群漂泊的情况。冬季它在中国南方各地越冬。
黄雀什么时候繁殖
黄雀什么时候繁殖
黄雀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在我国分布广泛,经常出没于田野和林地中。那么,黄雀什么时候繁殖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时间
黄雀的繁殖季节主要在春季和夏季,一般从3月中旬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底。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饮食情况,繁殖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在南方地区,春季气温较高,繁殖时间一般更早,可能在2月下旬就开始了。而在北方地区,气温较低,繁殖时间相对较晚,可能要到4月才会开始。
2、地点
黄雀的繁殖地点比较随意,可以在各种树木上筑巢,包括松树、柳树、桃树等。通常黄雀会选择一些离地较高、密度较大、叶子较茂盛的树木,以保护自己和后代的安全。
3、筑巢
黄雀在繁殖期会筑巢,一般会选择树枝、树叶、草等材料进行搭建。黄雀的巢一般较小,通常只有7-10厘米左右,直径不大于5厘米,但里面非常温暖舒适。
黄雀筑巢时,一般会选择树枝、树叶、草等柔软的材料,用嘴巴和脚爪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巢的深度一般为3-4厘米,宽度约为5-7厘米。巢筑成后,黄雀会在里面产蛋并孵化幼雏,直到幼雏能飞行为止。
4、食物
在繁殖期间,黄雀会选择一些比较安静的地方筑巢,以免被干扰。此外,它们还需要足够的食物来维护身体和哺育幼雏。黄雀以种子、昆虫、水果为主要食物,它们会从草地、树林中寻找食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总的来说,黄雀繁殖的时间、地点、筑巢方式和食物都是比较固定的,而这些因素也是黄雀顺利繁殖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