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
犬疫苗接种以前的常规体检
人体健康是指处在非病症情况,犬的鼻镜湿而凉、人体体温、吸气和心脏功能一切正常。临床医学上不可以出現体温升高、干咳、打喷涕、反胃、拉肚子、脓尿屎、鼻镜干、脚势厚等病症;不然,在非身心健康情况下,可能是犬处在传染性疾病的替伏期,疫苗接种会引起病症。
疫防程序流程:
1.国内犬五联活疫苗
(防止狂犬病病毒,犬瘟热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犬传染性肝炎病原体,犬冠状病毒)
幼狗:从离乳生效日,以3周的间距持续注入3次。
成犬:每一年持续注入2次,每一次间距2-3周。
2.意大利海博莱犬预苗——–七联苗
(防止犬冠状病毒病,犬瘟,犬传染性肝炎,犬感染性喉支气管炎,犬急性支气管炎,渗出性新生儿黄疸脑膜炎奈瑟菌病,犬钩端螺旋式病)
幼狗:8周龄初次免疫系统,12周龄二次免疫。
成犬:每一年一次。
3.荷兰梅利亚优利康犬预苗EURICAN DHPPi2-LR——–六联苗/七联苗
(六联苗防止犬瘟,传染性肝炎,犬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二型,副流感性感冒,脑膜炎奈瑟菌混和感柒。七联苗为六联苗的基本上添防止狂犬病毒)
幼狗:7-8周龄初次免疫系统(六联),11-12周龄第二次(六联),14-15周龄第三次(七联)。
成犬:每一年一次(七联)。
4.西班牙英特威犬预苗五联苗/六联苗/七联苗
(防止犬瘟、犬冠状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犬副流感、犬II型副流感病毒。)
幼狗:8 周龄初次免疫系统(六联苗), 11 周龄第二次(七联苗)
成犬:每一年一次
之上疫苗种类及免疫系统程序流程仅作参考,实际请在选购时资询,或是详尽阅读文章使用说明!
疫苗接种后犬的反映
一般状况下,疫苗接种后,犬不容易出現大的人体转变,某些犬在疫苗接种后的第二天有不肯动、胃口差的临时状况,迅速会恢复过来。假如注入预苗后,犬在10~二十分钟内起疹子,乃至全身无力,则归属于皮肤过敏状况,应当请宠物医生马上救治。
临床医学上应用進口犬六联苗非常少出現副作用。为安全起见,犬疫苗接种后十分钟,主人家先要暂留到宠物医院观查一下犬的反映,无异常情况后再离去宠物医院。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常见的疫苗种类有哪些?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剂。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凡是由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特定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称为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的疫苗称为灭活疫苗,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一般情况下,接种活疫苗需要7天,接种灭活疫苗需要14天,机体才能产生主动免疫,具有免疫力。预防接种后,能够抵抗相应病原体而不受感染的期限称为免疫期。疫苗的种类主要有:
(1)灭活疫苗
又称死疫苗、灭活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一般是用强毒株病源微生物灭活后制成。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培养物灭活苗。此种疫苗用量大,接种方法以注射为主。无毒、安全性能好,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产生免疫力时间较长,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2)弱毒疫苗
又称活疫苗,目前应用最广泛,是用活病毒或活细菌制备,具有产生免疫效果好、接种方法多、用量少、使用方便等特点,还可用于紧急接种。在接种此种疫苗时,由于鸭群敏感性不同和疫苗毒力强弱的不同,有的鸭群反应良好,有的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如果疫苗的毒力减弱不够,造成病毒毒力增强,接种鸭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向外排毒,可能感染没有接种过疫苗的鸭只。
(3)强毒疫苗
用病毒的强毒株制成,具有免疫效果好,免疫力强,但反应较大。这种疫苗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
(4)单价疫苗
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
(5)多价疫苗
指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有二价苗、三价苗、四价苗之分。
(6)联合疫苗
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疫病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疫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生产中常用的有二联苗、三联苗等。
(7)同源疫苗
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
(8)异源疫苗
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9)基因工程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常用的鸡新城疫疫苗有几种?各自使用方法怎样?如何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疫苗?
(1)常用鸡新城疫疫苗分类。一般有弱毒苗(活苗)和灭能苗(死苗)之分。目前,我国生产的鸡新城疫弱毒苗有Ⅰ、Ⅱ、Ⅲ、Ⅳ系四种,俗称1、2、3、4系。常用的为Ⅰ、Ⅱ、Ⅳ系,其中Ⅰ系为中毒苗。目前生产的灭能苗有鸡新城疫油乳剂苗,进口苗有克隆-30,N-79等。究竟使用哪种疫苗为好,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目前普遍认为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使用安全可靠,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和影响,免疫期长。尤其是对发病污染场应用时,可获得满意的免疫效果。与Ⅳ系苗配合使用于1~3日龄的雏鸡,使雏鸡及早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并维持3个月左右的免疫期,用于产蛋前新母鸡免疫期达1年之久,是目前大型鸡场特别是种鸡场常用的一种疫苗。但是由于价格较昂贵,故一般农村用之较少。对于弱毒苗的应用,现认为Ⅳ系苗(lasota)效果比Ⅱ系好,而且免疫方法(饮水)也很简便,但要注意雏鸡在一周龄左右饮水免疫法可能不及滴鼻点眼法,故雏鸡第一次接种最好还是采用滴鼻点眼法接种(每鸡眼鼻各滴一滴)。近年来有些地方试用鸡新城疫V4毒株苗进行农家免疫,也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2)几种常用疫苗的接种方法。
鸡新城疫Ⅰ系弱毒冻干苗: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生理盐水(蒸馏水或冷开水也行)将疫苗作100倍稀释,再用蘸水钢笔尖蘸取疫苗刺入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每只鸡需蘸刺各两下,也可将本苗稀释成500倍(每1000羽份冻干苗用500毫升装的生理盐水一瓶进行稀释),在鸡的大腿部或肌肉注射0.5毫升。本苗由于反应较强,一般只限于2月龄以上鸡使用,但在实际中,可根据疫情提前到40~45日龄内使用。对控制疫区内雏鸡新城疫病有利无患。
鸡新城疫Ⅱ系弱毒冻干苗:仅供预防鸡新城疫用。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其中以7日龄以上的雏鸡效果较好。但免疫期长短会因鸡体本身的免疫状态和日龄的不同而不定。接种后一般需要7~9天才产生免疫力。接种方法:按瓶签注明的实际含量,用生理盐水、蒸馏水或冷开水将疫苗稀释10倍(最好是先将所用的滴管或针头按每只雏鸡2滴用量测量每瓶疫苗的稀释用水量),再用消毒冷却后的滴管或注射针头吸取疫苗液滴入鸡鼻孔或眼内2滴,待雏鸡完全吸入进去后才能放下,大批量接种采用疫苗稀释液浸淹鼻、喙部一下,也能获得良好效果。
鸡新城疫Ⅳ系(1asota)冻干苗:其用途和用法同Ⅱ系弱毒冻干苗、大批量鸡群常采用饮水法免疫:用冷开水或井水(不得用含氯等消毒剂的自来水),将本苗稀释,稀释用水量可根据鸡龄大小而定,但必须使每只鸡饮得1羽份的原苗。饮水免疫前按不同季节停止鸡群饮水。将鸡舍内的饮水器全部收集并洗干净,停水时间,夏季一般4小时左右,冬季8小时左右。再将疫苗稀释后倒入饮水器内放置在阴凉、不受日晒的地方,让鸡自由饮水,在1~2小时内饮完,而且要确保每只鸡都能饮到足量的疫苗。
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3种接种方法如下:
①2周龄以内的鸡,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或滴眼2滴(也可以用Ⅱ系气雾免疫)。
②未经弱毒疫苗免疫过的2月龄以上鸡只,皮下注射0.5毫升。
③用弱毒疫苗免疫过的母鸡,在开产前2周左右皮下注射0.5毫升,即可保护整个产蛋期不发新城疫病。
(3)鸡新城疫免疫程序。
①对种鸡群的免疫程序为:有疫情的地方在7日龄,没有疫情的地方在10日龄用Ⅳ系苗或克隆-30苗滴鼻眼或大雾滴气雾免疫。若同时皮下注射半剂量油乳剂灭能苗效果更佳。
40日龄左右用Ⅰ系苗或Ⅳ系苗接种;
120日龄左右用油乳剂苗皮下注射(无油乳剂苗可用Ⅰ系苗肌注)。
②对商品蛋鸡的免疫程序(即农村一般免疫程序):
第一次接种时间为:7~10日龄时用Ⅱ系苗或Ⅳ系苗滴鼻滴眼;
第二次接种时间为:25~30日龄用Ⅳ系苗饮水免疫;
第三次接种时间为:有疫情的地方在40日龄时,没有发病的地方在60日龄时用Ⅰ系苗注射;
第四次接种时间为:120~140日龄用Ⅰ系苗注射。以后每隔4个月左右再用Ⅰ系苗加强免疫一次。
③对肉用仔鸡的免疫程序:
第一次免疫时间为:7~10日龄用Ⅱ系苗滴鼻滴眼或大雾滴气雾免疫;
第二次免疫在25~30日龄时,用Ⅳ系苗饮水免疫。有疫情的地方可于25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后,再于35日龄用Ⅰ系苗注射免疫一次。直至肉鸡出售。
以上免疫程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情况进行时间调整。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发布,新冠疫苗的种类有哪些?
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发布,新冠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
(一)灭活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二)腺病毒载体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S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三)重组亚单位疫苗。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RBD)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扩展资料:
推荐免疫程序
(一)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二)接种剂次和间隔。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
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
接种1剂。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三)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参考资料来源:海-国家卫健委发布第一版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2)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的要求,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疫苗目标产品特性》推荐的指标要求。临床试验和紧急使用阶段及前期重点人群较大规模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表明,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良好。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基于我国获批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数据和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病毒疫苗工作组起草了本指南,并经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
本指南供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使用。_
一、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原理是使用非洲绿猴肾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扩增,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保留抗原成分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腺病毒载体疫苗。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的刺突糖蛋白基因重组到复制缺陷型的人5型腺病毒基因内,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重组亚单位疫苗。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其原理是将新冠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区基因重组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基因内,在体外表达形成RBD二聚体,并加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免疫原性。
二、推荐免疫程序
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
接种剂次和间隔。
1.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
2.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1剂。
3.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接种途径和接种部位
推荐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三、其他有关事项
迟种补种。
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加强免疫。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暂不推荐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应大于14天。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产品替换。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新冠病毒感染及抗体筛查。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_
接种禁忌。
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妊娠期妇女。
本指南对说明书中所列部分接种禁忌或慎用人群,参照下述特定人群接种建议执行。
四、特定人群接种建议
60岁及以上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_
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五、其他事项
随着更多新冠病毒疫苗的获批使用、疫苗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完善以及疫苗上市后监测和评价数据的增加,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本指南将适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