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颈槽蛇(学名:Naja kaouthia)是一种亚洲蝰蛇科蛇类,也称为印度眼镜蛇。它是一种有毒蛇类,其毒性较强,属于危险的蛇类之一。
红颈槽蛇的毒液主要成分是神经毒素,可以引起神经系统的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等。如果被咬伤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如果在野外遇到红颈槽蛇,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并及时就医治疗。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请问红脖颈槽蛇有毒吗?
红脖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subminiatus):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野鸡项、红脖游蛇、扁脖子,属后毒牙类毒蛇。体型中等大小,全长约77-95厘米。头背草绿色,上唇鳞色稍浅,部分鳞沟黑色;头腹面污白色。躯干及尾背面草绿色,颈区及体前段鳞片间皮肤腥红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头颈区分明显,颈及体前段背正中两行鳞片并列,个别无颈槽;眼较大,瞳孔圆形。上颔齿23-25枚,最后2枚骤然增大,与其前方齿列间有一间隙。
常在河谷坝区的水稻田、缓流及池塘中活动捕食。白天活动,多发现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主要以蛙类为食。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印尼和尼泊尔等国。
红脖游蛇属游蛇科游蛇属,毒牙无沟、无管,但呈利刃状似应称之为利牙。利牙类毒蛇的毒牙着生在口角内侧上颌的后端,毒牙短,且毒腺不发达,分泌量少,咬人时很难用毒牙咬到人体,除非被咬物被深深纳入口内,否则难以触及利牙,因此,通常不易造成中毒。该蛇的毒素为血液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即可引起血液失凝,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
红脖子的蛇是什么蛇?有毒吗?
红脖颈槽蛇(学名:Rhabdophis subminiatus)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有毒蛇,后毒牙蛇。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严重可导致死亡。中毒后表现为伤口出血难止,全身严重出血。有致死案例。
这是什么蛇?颈部黑黄红的绿色小蛇。
红脖颈槽蛇
属于有毒蛇
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红脖颈槽蛇属于游蛇科、颈槽蛇属以下。此前这种蛇一直被当做无毒蛇来对待(因为红脖颈槽蛇性情温驯很少主动伤人)。但是后来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才发现,红脖颈槽蛇其实是一种毒蛇(而且毒性不弱),只不过它们的毒牙属于后毒牙位于口腔后部,只有咬得比较深才能导致人中毒。
红脖颈槽蛇有多毒?
红脖颈槽蛇属于所谓“无毒的”蛇类,即那些没有所具的典型的毒器的蛇类,它们中也有具有与毒蛇的毒腺相似的腺体,即称为杜福诺氏腺体(Duvernoy′Sgland)。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质,具有突触后神经毒直接纤溶组分和/或含有不同强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体作用于小鼠所产生的病理特征与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征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