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但只对房屋产生债权效力,不发生物权变动效力;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在同一集体组织成员间有效,但不同集体组织成员或与城镇居民间无效。
法律分析
一、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吗
1、房屋未取得产权证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但由于其不具备房产证,故只对房屋产生债权的效力,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房屋存在没有产权证明的障碍,导致房屋不能办理过户,属于物权变动问题,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二、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哪些有效
1、同一集体组织成员之间签订的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有效。
2、不同集体组织成员之间签订的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
3、集体组织成员与城镇居民之间签订的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
4、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购房合同在国土资源局不会给予备案,不具有上市交易条件。
拓展延伸
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买卖合同是否会导致法律纠纷?
在未取得产权证的情况下进行房屋买卖合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产权证是房屋所有权的法律凭证,没有产权证意味着无法确立所有权关系。这可能导致买卖双方在房屋归属、权益保障等方面产生争议。如果买卖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产权证的取得时间及方式,当事人可能面临无法确立所有权、无法享有房屋权益等问题。此外,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可能存在法律纠纷风险,如他人对房屋主张权利、法院判决无效等。因此,建议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产权证的取得时间,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合法权益的保障。
结语
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买卖合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产权证是房屋所有权的法律凭证,缺乏产权证可能导致买卖双方在房屋归属、权益保障等方面产生争议。如果买卖合同未明确约定产权证的取得时间及方式,当事人可能无法确立所有权、无法享有房屋权益等。此外,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可能面临他人主张权利、法院判决无效等法律纠纷风险。因此,建议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明确约定产权证的取得时间,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合法权益的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2019修正):第四章 房地产交易 第二节 房地产转让 第四十六条 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商品房销售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或者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