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临灭绝的蛇有中华眼镜蛇,中华眼镜蛇也叫舟山眼镜蛇,今年刚刚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中。广泛分布在中国南部地区。除此之外,老挝、越南也盛产此类眼镜蛇。目前,当地正采取措施,保护中华眼镜蛇。
还有卡拉细盲蛇,这一种蛇最大的特点就是小,最长的都不超过10公分,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蚯蚓呢!是一种有着灭绝风险的极其稀缺的蛇类。此外,莽山烙铁头,也称莽山原矛头蝮,蛇目蝰蛇科原矛头蝮属,是中国特有的、具有管牙的巨型毒蛇,为目前已知的毒蛇类中的最大型蛇种,俗称“小青龙”也是濒临灭绝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五步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五步蛇是国家二级濒临灭绝保护野生动物,安徽二级保护动物。
它冬眠自下雪至第二年惊蛰节气大约为3个月,过冬洞窟较深,蛇许久尺寸蛇在一起,有时也和眼镜蛇混居在同一洞中。当温度为8℃时与蛇体表温度相同。
当温度超过8℃时蛇体表温度自始至终比温度偏低1℃,当温度小于8℃时蛇体表温度则较温度稍高于1℃,蛇体表温度为11℃之上时可以乱咬。人力饲养的幼蛇,当温度少于17℃时,盘瞳没动,它就会在12℃时要医用镊子打动发生张嘴乱咬情况。
五步蛇关键栖居在海拔高度400~700米常绿植物和枯叶植物群落中,夏天习惯在山坞的排水沟一带主题活动,对环境要素标准的要求是荫凉自然通风有树有水,还在茶树、田地、草堆内主题活动,它会爬树,同时也可以进到人房,冬天多的是树杆所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过冬。
五步蛇吃哪些食物:
五步蛇的饲料种类比较多,如蟹类、啮齿动物、昆虫类等,幼蛇觅食能力较差,食材以泽蛙、棘胸蛙、癞的幼体及大鼠、实验鼠的乳鼠为主导。一般出壳后10天到第1次冬眠期前1龄幼蛇,食材以平均体重1.6克左右的泽蛙幼体为主导,加上2克左右重乳鼠。
世界上最大的蛇 绿水蚺长8米却快被人类灭绝
绿水蚺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大型半水栖蛇类,是世界上最大的蛇,这种巨大的蟒蛇成年后也几乎没有天敌,更是能够捕食比自己身躯庞大十几倍的生物,一直都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更是被称为亚马逊的女王,可惜的是目前这种蛇已经是遭到严重的捕杀,如今已经成为濒危物种。
世界上最大的蛇
绿水蚺和黄水蚺都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大型半水栖蛇类,而绿水蚺的体型相对更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蛇,史前最大的蛇是泰坦蟒,也叫作亚马逊巨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中的一种。这种孔武有力的水蚺几乎遍布整个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直到圭亚那的静水或缓流都是它的领地,绝对是亚马逊的女王。
它也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现存世界上最大的蛇,然而最大的绿水蚺到底有多大在科学界依然争论不休。早期的记录把路水蚺描述得大得离谱,50多英尺、60多英尺甚至更大的样本都被提及过,但是却一直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么大的水蚺存在,目前普遍认为上线应该在26.3英尺,大约8米长,虽然比世界上最长的蛇网纹蟒要短一点,但是重量确实它的两倍。
今年来委内瑞拉捕获并测量的一条长5.21米的雌性绿水蚺,重达97.5公斤,虽然并不算长,但是重量绝对是蛇类中的世界之最了。作为一种半水栖的蛇类,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水中度过,不过白天的时候还是挺喜欢晒太阳的,晚上才是它们捕猎的时间,虽然沉重的身躯让它在陆地行动缓慢,但是在水中的动作非常敏捷,而且有非常快的爆发速度,捕食猎物几乎是无往不利的。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脆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碎蛇,又名脆蛇,银蛇。属濒危物种,国家二类保护蛇类之一。
碎蛇,即细蛇蜥,生活在墨脱县墨脱村的山坡上,是一种隐藏在地下生活的动物。每到五六月间人们翻地时常常会发现它,由于它容易断,所以当地人叫它碎蛇。
简介
“碎蛇”长约40厘米,秤杆般粗细,鳞片呈褐色,且有芝麻般大小的白点,外貌与鳝鱼相仿,当地人又称之为“干黄鳝”。而“碎蛇”这个名字,则是根据它的身子容易碎断而命名的。
“碎蛇”的身体特别脆嫩,如果从树上或高处落下,马上便会被“五马分尸”,断成数截,并且会被弹出老远,然而,人们怎么也不相信“散架”后的蛇身竟然会有“破镜重圆”的回天之术,能在10分钟奇迹般地重新组合,连接起来。就像链条脱散开又接上一样,不见流血,不留痕迹。
照常行走、生存。蛇摔断若当时被人任意拣走一节,它就不能复活了。“碎蛇”无毒,也不愿咬人,即使咬了人,也不会红肿。因此,大人小孩都不怕它,而且还敢徒手擒拿它。
国家保护动物有什么蛇
蛇类中只有“蟒”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数量庞大,并未收入国家保护动物的种类。但是像眼镜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很罕见的蛇,会被收入省级保护动物。
国家林业局、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五部门于2007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赛加羚羊、穿山甲和稀有蛇类资源保护和规范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停止野外猎捕蛇类活动,引导和规范蛇类人工繁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