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多糖只是黄芪提取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并不具有中药黄芪的全部成分,例如黄芪甲苷,研究发现黄芪甲苷才是主要的抗病毒成分,有没有黄芪甲苷可能是黄芪多糖价格的高低主要因素。黄芪多糖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中的黄芪甲苷,不同地区不同工艺提取的黄芪多糖黄芪甲苷差异很多,好的黄芪多糖其中黄芪甲苷含量超过0.2%,但是差的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黄芪多糖只能叫多糖,起不到实际的药效。
黄芪甲苷不仅具有黄芪多糖的作用,还有些是黄芪多糖无法比拟的作用,其药效强度是常规黄芪多糖的2倍多,抗病毒作用更是黄芪多糖的30倍。由于含量少,效果好,更是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黄芪甲苷的药理作用
黄芪多糖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是多糖和黄芪苷。黄芪苷分为黄芪苷Ⅰ、黄芪苷Ⅱ、黄芪苷Ⅳ。其中生物活性最好的是黄芪苷IV即黄芪甲苷。黄芪甲苷不仅具有黄芪多糖的作用,还有些是黄芪多糖无法比拟的作用,其药效强度是常规黄芪多糖的2倍多,抗病毒作用更是黄芪多糖的30倍。由于含量少,效果好,更是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
黄芪甲苷的药理作用
1、 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可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排除侵入肌体的异物,对特异、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能促进机体抗体的生成,可使抗体形成细胞数和溶血测定值显著增强。黄芪甲苷能显著提高球虫免疫鸡的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和E花环形成率,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有效激活剂。黄芪甲苷还可以提高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器官中GSH-PX、SOD活性,提高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2、 抗病毒作用。
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试验证明黄芪甲苷对IBD总保护率可达98.33%,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BD,与高免蛋黄液防治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黄芪甲苷可以增强机体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降低LP0含量,减少活性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从而降低M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改善机体因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黄芪甲苷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及抑制唾液酸酶活性的作用,对流感病毒胞膜功能及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有明显作用。大大降低禽类的死亡率和产蛋率下降的幅度,且在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恢复方面明显优于仅用金刚烷胺对照组,黄芪多糖的作用不明显;黄芪甲苷对ND病毒有较强的杀灭和抑制作用。前提是使用黄芪甲苷先于发现感染ND病毒,因此最好长期使用黄芪甲苷,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3日龄AA肉鸡在感染AMB的病毒的同时给予黄芪甲苷,可降低AMB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中的LPO含量,显著加强脾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对髓源性肿瘤细胞的清除作用;其次,黄芪甲苷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亦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抗应激功效。
黄芪甲苷可阻止应激反应警戒期的肾上腺增生和胸腺萎缩,阻止应激反应抵抗期和衰竭期出现的异常变化从而起到抗应激作用,特别对营养物质代谢过程中酶的双向调节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消除了热应激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4、作为促生长剂。
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动物机体的代谢,起到营养保健作用。研究表明,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具有益生素的作用。
5、黄芪甲苷可改善心肺功能。
加强心脏收缩力,保护心肌,抗心力衰竭。还具有保护肝脏、抗炎、镇痛等作用。可作为各种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药。
黄芪提取物的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stragalus Root Extract
【CAS】:9005-38-3
【植物拉丁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植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提取物。
【提取工艺】:干燥黄芪根原料,清洗,干燥,粉碎,10倍量水,加热沸腾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浓缩蒸发水至比重d=1.20的浸膏,静置放凉,浸膏加入乙醇搅拌,静置沉淀,离心沉淀物,沉淀物继续加入乙醇搅拌,静置离心,得黄芪粗多糖,以混合溶剂去除蛋白质,粘液质类成分,得纯品黄芪多糖。
【产品性质】:本品为棕或灰白色粉末。
【有效成分】:黄芪甲苷,黄芪多糖
【药理作用】: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黄芪甲苷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可降低肾皮质和血清中的AGEs,显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还有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脏肥大的作用。在黄芪甲苷中加入适当辅料,可制成口服制剂,它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产品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避光,避高温处。
【产品包装】:25kg/纸板桶。可按客户需求包装。
【保质 期】:两 年
【质量标准】:
【规 格】:黄芪甲苷:0.3%-98% 黄芪多糖:10-70%
【检测方法】:HPLC ,UV
【干燥损失】5% Max
【灰 份】5%Max
【重金属】10ppm Max
【铅(Pb)】2ppm Max
【砷(As)】:1ppm Max
【微生物】
【总菌数】:1,000CFU/g Max
【酵母及霉菌数】:100CFU/g Max
各个厂家出的黄芪颗粒主治功能一样吗????请高手赐教!!!!!!
单一成分的黄芪颗粒,那么主治功能是相同的。黄芪颗粒主要是成分是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
中医来讲:黄芪是中药的一种,日常养生保健、治病救人离不开的中药。
黄芪颗粒是黄芪原药材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便于方便服用的颗粒剂,用水冲服即可服用。
如果是单味药材黄芪的颗粒,其作用是相同的,只是不同厂家的质量和工艺略有差别而已。
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鉴定学(5)
☆ 考点41:根及根茎类中药-葛根
[来 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及甘葛藤的干燥根。甘葛藤药材习称“粉葛”。
[性状鉴别] ①野葛:为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外皮淡棕色,有横长皮孔及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纹理不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无臭, 味微甜。②粉葛: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为灰棕色。横切面纤维性较野葛根弱, 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体重,质硬,富粉性。气微,味甘。
[成 分] 含黄酮类物质,主要为:葛根素、黄豆苷及黄豆苷元。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发霉以后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野葛总黄酮含量较粉葛高。
☆ ☆☆☆考点42:根及根茎类中药-甘草
[来 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产者为佳。切去茎基、幼芽、支根及须根,再切成长段后晒干。亦有将外面红棕色栓皮刮去者,称“粉甘草”。
[性状鉴别] ①药材:甘草,根呈圆柱形。外皮松紧不一,红棕色、暗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长。质坚实而 重,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裂隙,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显“菊花心”。根茎表面有芽痕,横切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 殊。②饮片:甘草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周边红棕色或灰棕色,切面显黄白色至,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甜而特 殊。
[显微鉴别] (1)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②皮层窄。③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常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 维。④束间形成层不明显。⑤导管常单个或2~3个成群。⑥射线明显,韧皮部射线常弯曲,有裂隙。⑦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细胞含棕色块状物。⑧根中心无 髓,根茎中心有髓。(2)粉末:淡棕,味甜而特殊。①纤维成束,壁厚;晶纤维易察见。②草酸钙方晶多见。③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④淀粉粒 多为单粒,卵圆形或椭圆形,脐点点状。⑤木栓细胞多角形,红棕色。⑥棕色块状物形状不一。
[成 分] ①三萜类化合物。②甘草尚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③香豆素。④氨基酸。⑤生物碱。⑥挥发性成分。⑦多糖。甘草甜素有解毒、抗炎、抗癌、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作用。甘草酸有抗炎、镇咳、抗癌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镇痉、抗溃疡作用的主要成分。
[检 查]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0%.
☆ ☆☆☆考点43:根及根茎类中药-黄芪
[来 源]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粗下细。表面灰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①木栓层细胞数列,栓内层为3~5列厚角细胞。②韧皮部有纤维束,与筛管替排列;近栓内层处有时可见石细 胞;韧皮射线外侧弯曲,常有裂隙。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有木纤维束,木射线明显,射线中有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 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2)粉末:黄白色。①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②导管为具缘纹孔 或网纹,偶有螺纹。③石细胞较少,长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壁甚厚,少数较薄。
[成 分] 两种黄芪均含:①皂苷类成分,如黄芪甲苷、乙苷和丙苷等,具有降压、利尿和强心作用。②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等。③多糖类: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作用。④多种氨基酸及香豆素、甜菜碱等。
[浸 出 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
☆☆考点44:根及根茎类中药-远志
[来 源]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至灰棕色,有较密而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
[成 分] ①三萜类皂苷,主要有远志皂苷A、B、C、D、E、F、G.皂苷以皮部含量最多。②20余种呫吨酮,如1,2,3,6,7-五甲氧基呫吨酮。③酚性糖苷,如远志糖苷A、B、C、D等。远志皂苷为祛痰有效成分。
☆ 考点45:根及根茎类中药-白蔹
[来 源] 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 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 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切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 微,味甘。
☆ ☆☆☆考点46:根及根茎类中药-人参
[来 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为“山参”。
[性状鉴别] 药材:生晒参,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灰,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纹,下部有支根2~3条,着生多数 细长须根(全须生晒参),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习称“芦头”),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习称“芋”)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 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表面灰,具纵纹,上端有细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习称“铁线纹”。支根多为2条,须 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习称“雁脖芦”上部具密集的茎痕,靠近主根的一段根茎较光滑而无茎痕(习称“圆 芦”)。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习称“枣核芋”)。
[显微鉴别] (1)主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②皮层窄。③韧皮部中散有树脂道,内含分泌物。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 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⑥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或细小淀粉粒(红参已糊化)。(2)粉末:淡(生晒参)或红棕色(红 参)。①树脂道碎片易见,含块状分泌物。②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个分粒组成(红参中淀粉 粒已糊化)。④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⑤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
[成 分] ①主含多种人参皂苷类化合物。②糖类。③人参多肽类。④有机酸。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以达玛烷系三萜皂苷活性最显著,常用以评价人参质量。人参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溃疡、降低血糖等活性。
[理化鉴别] 本品用人参对照药材、人参皂苷Rb1、Re及Rgl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晒参、生晒山参含人参皂苷Rgl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红参中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 ☆考点47:根及根茎类中药-西洋参
[来 源]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干燥根。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②皮层及韧皮部散有树脂道,靠近形成层处常排列成数环。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径向排列。⑤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或草酸钙簇晶。
[成 分] ①含多种人参皂苷,是西洋参的主要活性成分。②多糖类成分。③挥发油,以β-金合欢烯含量较高。④酯类化合物。⑤多种氨基酸。
[理化鉴别] 本品用西洋参对照药材、拟人参皂苷F11及人参皂苷Rbl、Re、Rgl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bl不得少于1.0%.
☆ ☆☆☆考点48:根及根茎类中药-三七
[来 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产 地] 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田阳、靖西、百色等地,多系栽培。四川、贵州、江西等省亦有种植。
[性状鉴别] 主根:略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或灰,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棕色树脂道斑点,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而回甜。
[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不明显。②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③形成层成环。④木质部导管1~2列径向排列。⑤射 线宽广。⑥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2)粉末:灰。①草酸钙簇晶稀少,棱角较钝。②树脂道碎片含棕分泌物。③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脐点 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④导管多为梯纹、网纹。
[成 分] ①含多种皂苷。②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三七素。③黄酮类,如三七黄酮B等。④三七多糖。⑤挥发油等。
[理化鉴别] ①取粗粉2g,加甲醇15ml温浸3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蒸干,加醋酸1ml及浓硫酸1~2滴,显,渐变为红色、紫 色、青色、污绿色(甾类反应)。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滴加硼酸饱和的丙酮溶液与10%枸橼酸 溶液各l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②本品以人参皂苷Rbl、Re、Rgl及三七皂苷R1对照品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
[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bl和人参皂苷Rgl的总量不得少于3.8%.
☆ ☆考点49:根及根茎类中药-白芷
[来 源]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药材:白芷,根呈圆锥形。根头部多为圆形,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表面灰至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可见皮孔样 的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有支根痕。质坚实,断面近圆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环近圆形,木质部约占断面 的1/3.气芳香,味辛、微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白芷,①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②皮层和韧皮部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内含有淀粉粒,射线明显。③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放射状排列。
[成 分] ①含多种香豆素衍生物。②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榄香烯、十八醛等。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0.5g,加水3ml,振摇,滤过。取滤液2滴,滴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香豆素类 荧光反应)②取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层清液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 滴,摇匀,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l~2滴,显紫红色。(香豆素类的显色反应)
☆ ☆☆考点50:根及根茎类中药-当归
[来 源]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产 地] 主产于甘肃岷县、武都、漳县等地,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鉴别] 药材:略呈圆柱形,根头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 孔;归头膨大,钝圆,具环纹,有残留的叶鞘及茎基;归身粗短,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 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形成层环黄棕色,木部色较淡。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
[显微鉴别] (1)横切面:主根。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②皮层窄,有少数油室。③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类圆形,周围的分泌细胞 6~9个。④形成层成环。⑤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⑥薄壁细胞含淀粉粒。(2)粉末:淡黄棕色。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稍厚,表 面有微细斜向交错的纹理,有时可见菲薄横隔。②有时可见油室及碎片。③梯纹、网纹导管多见。④尚有木栓细胞、淀粉粒,偶见木纤维。
[成 分] ①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酰内酯等。②有机酸,如阿魏酸、丁二酸、烟酸等。③糖类。④多种氨基酸。⑤尚 含维生素A、B12、E及碱性成分尿嘧啶,多种微量元素等。藁本内酯及正丁烯基酞内酯为解痉、镇痛有效成分。阿魏酸和当归多糖有促进免疫作用,能促进造血 功能和抗氢氧自由基作用。
[来源于网络,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