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请问八个月宝宝一顿辅食吃多少克比较合适?
八个月宝宝一顿辅食吃多少?选什么辅食比较好?
辅食一顿在20克到50克即可。8个月宝宝进食上主要采取喝奶搭配辅食的方式,喝奶能较全面地给宝宝提供养料,而辅食又能补充奶水中不足的营养,可满足宝宝发育所需。8个月宝宝吃辅食的时间不是特别长,食量也不大,每次吃个20克到50克就行,具体看宝宝的食量。
8个月婴儿较为科学的喂养方式为,每天四到五奶,总量在800毫升左右,每次的奶量可为180至200毫升。每日吃辅食的次数在两次左右,可以选择的种类比较多,比如米粉和米糊及稀粥烂面条,一次30到50克之间。
还可适当给宝宝吃蔬菜水果,切碎的蔬菜吃个20克到50克,水果则可吃20到30克左右。肉泥和肉末及动物肝脏和血液等,可先喂食一两勺,再逐渐增多。蛋黄一开始则应吃四分之一左右,慢慢增加至一个。
辅食种类应已经涵盖如米粉、蛋黄、红肉、鱼、多种蔬菜和水果等,尽量做到种类多样,给宝宝均衡的饮食。
辅食的食量可以增加,可以开始喂碎肉粥、面条、蒸蛋等,可以逐渐从半碗增加到一碗,这时喂奶和辅食的比例可按照4:2的比例喂养,就是大概每4小时喂一次,一天喂6次,白天喂两次辅食,其他时间还是奶粉为主。
8个月宝宝的辅食可以是蛋羹、豆腐、肝泥、鱼泥、瘦肉末、稠粥、煮烂的面、饼干、碎菜、碎水果。蛋黄的制作与喂食:将鸡蛋煮到十成熟,然后然后去皮并剥去蛋白,取1/4蛋黄放在小碗里,用小勺将蛋黄压碎,研磨,再放入少许白开水或奶、慢慢用小勺尾给婴儿吃。也可以将磨得非常碎的蛋黄放入奶瓶与奶一同喂给孩子。
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有适应的过程。每添加一种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食欲、大小便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无甚影响,二三天后就可逐渐增加量。每次让孩子尝试一种新口味,等他慢慢适应一星期后,再添加另一种。在孩子适应了单味辅食后,可以开始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品一起喂哺(如从菜粥到鱼泥粥,再到鱼泥菜粥等)。新食物的量应由少到多,即从开始1勺,逐渐加量,至6~7月龄后可代替1~2次乳量。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一般在喂奶之前,有饥饿感时添加,较易增加。在孩子生病期间,应暂缓添加辅食,康复后先逐步过渡到以前的饮食,以后再循序添加。
各类辅食添加的比例该是多少
4-6月开始就可以加点辅食了,宝宝最早接触辅食,量要特别少,比如一勺调得很稀的米粉;1/4或更少的蛋黄,用奶或水调成稀糊状,让宝宝少量试吃。辅食越稀,宝宝越易吸收,最好是一汤匙谷类食物加4-6汤匙奶或水,随着月龄的增长,加水量逐渐减少。这么大宝贝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即便是在两顿奶之间,宝宝的胃都不会有太大的空间;而对新食物,宝宝的胃也有个接纳的过程。所以,妈妈不要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孩子: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其实,这对baby来说已经够了。待宝宝的肠胃适应了,再逐渐增加量。
辅食喂养 循序渐进
有的妈妈希望宝宝长得快一点,什么东西都让孩子尝一点,这是喂辅食之初的大忌:指望宝宝一口吃个胖子的直接后果是欲速则不达。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喂辅食初期,一次喂一种食物,连续一个星期或十天后没有不良反应,如无腹泻、呕吐、出疹子、发烧、精神不好等症状,再尝试喂新的食物。一旦发现消化不良,应暂时停止添加辅食,等一切恢复正常后,再由少量加起。
辅食添加 由细到粗
宝宝的发育程度或月龄大小是调整、丰富辅食内容的参照系。最初可给宝宝喝一两口流质,像鸡汤、鱼汤,慢慢过渡到半流质的糊状、泥状食物,口感细嫩、软滑,如米粉糊、麦粉糊、胡萝卜泥、苹果泥、蛋黄蛋羹、鸡肉泥、猪肝泥、鱼泥……它们富含的营养多多,足以让宝宝身强力壮,还能帮助宝宝学会吞咽。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纤维素、果胶等,能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利于排便。当乳牙开始萌出时,可把食物做得稍粗一些、颗粒也相应地大一点,让宝宝学着用牙咬、嚼,利于长牙,也能为以后吃固体食物做好准备
粗粮有益健康,一个人每天应该吃多少粗粮?比例大约是多少?
适量吃全谷物,不要尽可能多。 与精制谷物相比,粗粮没有经过太多加工,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谷物的营养成分。 比如糙米、燕麦米、高粱、各种豆类、土豆等,这类食品基本保持原貌,无需太多人工加工,可以保存膳食纤维和部分矿物质。 因此,在稳定餐后血糖方面,膳食纤维可以减缓人体对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从而不会刺激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促进脂肪储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主食要注意粗细和粗细。 谷物和土豆的每日摄入量应为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土豆50-100克。 我们说世间无善恶,过犯即是祸。 所以全麦也是一样,都需要适量食用。 因为粗粮是主食,所以在热量方面和精粮差别不大。 过量食用仍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此外,还会影响人体对必需营养素的吸收。 尤其是肠胃供能较弱的人,粗粮不宜过量食用。
如今,吃粗粮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大鱼大肉,回归到原来的高油高盐粗粮。 虽然这确实是有好处的,但走得太远也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食品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化,人们的温饱、油水也越来越多,在自己做饭的时候也喜欢多放油盐。 此外,工作越来越忙,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下班后出去吃饭。 外面的餐厅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添加了大量的油、盐、酱、醋和糖,最后油腻重重的食物导致心脑血管慢性病的爆发更多。
由于粗粮和土豆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会阻碍消化速度,阻碍各成分的吸收速度。 因此,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尤其是胃肠道疾病。 , 消化不良的人,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和肠胃不适。 所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吃粗粮就够了。 此外,过多的粗粮也不适合体弱的人食用。 他们已经需要摄入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恢复和增强身体。 如果它们也阻碍了这些热量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会适得其反; 他们正在成长。 成长中的孩子不需要吃太多粗粮。 它们已经需要大量的能量来保持活跃,它们的生长发育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
粗粮辅食制作方法
粗粮辅食制作方法
粗粮辅食制作方法,粗粮对我们人体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此我们要正确的了解粗粮的营养成分,然后制作出营养的粗粮辅食,制作方法也很多,需要我们去一步步学习,接下来分享的是关于粗粮辅食制作方法。
粗粮辅食制作方法
粗粮红薯小妙招:
1、红薯烤至流汁水,果肉成橘做羊羹最好
2、红薯搭配山药,可以缓解吃红薯带来的肠胃负担
两样面切条配羊肉酸菜汆儿
食材: 白面 玉米面 羊肉片 酸菜 姜 葱 盐 酱油 香油 油
做法:
1、白面和玉米面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少于盐;
2、加入适量水,揉成稍硬的面团,密封醒发20-30分钟;
3、酸菜切丝,羊肉片一分为二,姜和葱切末,备用;
4、热锅凉油,煸香姜末,放入羊肉片,炒至羊肉变色;
5、放入葱末和酸菜丝,炒出水分,倒入酱油调味;
6、加入少许水,用盐和香油调味,翻炒均匀,制成酸菜羊肉汆儿;
7、醒发好的面团,擀成面皮,切成短面条,放入沸水中煮熟,捞出过凉水,盛出备用;
8、煮好的面条,用羊肉酸菜汆儿(或者羊肉大葱汆儿、榨菜肉丝等)搅拌均匀,搭配喜欢的小菜,即可食用。
桂花甜薯羊羹
食材: 红薯 干桂花 蔗糖 淡奶油 明胶粉 黄油
做法:
1、锅内倒少许水,加入干桂花和蔗糖,熬煮粘稠;
2、熬好的糖中,加入淡奶油和明胶粉,搅拌均匀,制成配料备用;
3、红薯烤至流汁水,果肉成橘,去皮取果肉,过筛碾压;
4、加入调制好的'配料,搅拌均匀,备用;
5、黄油入锅炒化,倒入红薯泥中,拌匀后放入模具中压平;
6、模具放入冰箱中,冷藏10-15分钟,从模具中取出冻好的红薯,即可食用。
玉米糊辅食
准备食材: 甜玉米、婴儿米粉、配方奶
主要工具: 辅食料理机、炒锅、网筛
1、将生的甜玉米切段,再纵向切开,以便剥玉米粒。
2、将玉米粒倒入料理机的蒸制篮,盖上盖子, 蒸制15分钟。(如果没有料理机,也可以放入碗中,用锅隔水蒸)
3、在等待玉米蒸熟的同时,我们可以做些别的准备工作——将米粉低温炒至颜色微黄,呈出待用
婴儿米粉最好选用原味。可以不经过炒制,待会直接用,但在锅里炒一下,味道会更香一些。
4、“叮~”此时,我们的玉米粒也蒸熟啦
5、用料理机把蒸熟的玉米粒打成泥。玉米本身汁水不会很多,所以要加些水,而且这样打出来会更细腻。
6、将打成泥的玉米,用网筛过滤出玉米汁;边过滤,边用勺子轻轻抹和压;(筛出来的玉米汁,也可以给宝宝直接喝哦)
7、按宝宝食量呈出米粉
8、用热热的玉米汁来冲泡米粉,再加上一小勺宝宝平时喝的配方奶粉来增强口感。 如果宝宝有了一定的咀嚼能力,在做这款玉米米糊时,可以舀入1-2勺刚才打出来的玉米泥,给宝宝添加膳食纤维。
10、天然、营养、美味的香甜玉米米糊就大功告成啦
辅食制作:
蛋黄:
将鸡蛋洗净,放在冷水锅中煮熟,煮得老一些,取出去壳,剥去蛋白,将蛋黄压成泥状,用开水调成糊状。
菜泥和水果泥:
菜泥是将青菜或菠菜嫩叶洗净切碎,加盐少量,放在蒸锅中蒸熟,取出捣碎,去掉菜筋,用勺搅拌成菜泥。胡萝卜泥制法与菜泥相同,水果泥是将苹果或香蕉洗净,苹果切成两半,香蕉剥去一边皮,用勺刮成泥,随刮随喂。
烂粥:
大米约30克,洗净后浸泡1小时,加水3~4碗,放锅内文火煮1~1.5小时,煮成糊状即可食用。
小宝宝添加辅食的顺序和性状都要考虑这三种情况。第一是宝宝的发育情况,包括咀嚼、吞咽和消化;第二是根据宝宝不同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我们要按需补充;第三是结合食物种类的添加顺序。我今天先以胡萝卜南瓜泥为例,通过性状讲述一些基础的添加要领。
可能有的妈妈第一口添加的是水果糊或蛋黄泥,但黄妈特别不建议这样添加。
绝大多数的果泥都会带有甜味,会让宝宝爱上这一口,连续几天添加之后,会让宝宝误认为这是正确的辅食味道,而排斥接下来的一些无味辅食。蛋黄泥对于刚添加辅食的宝宝而言,有一定的消化负担,而且过敏几率较高,建议辅食添加1~2个月之后再尝试,以免出现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的状况,给宝宝造成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