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豚鼠得了沙门氏菌病怎么办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4 11:11:44
文档

豚鼠得了沙门氏菌病怎么办

豚鼠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现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和隐性感染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有分泌物、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饲养管理、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细菌培养和抗体检查可用于确诊。
推荐度:
导读豚鼠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现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和隐性感染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有分泌物、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饲养管理、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细菌培养和抗体检查可用于确诊。


沙门氏菌对脊椎动物有广泛的感受性,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豚鼠感染后可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小鼠、大鼠感染后,可长期不表现临床症状,呈隐性感染状态,兔、沙鼠、地鼠很少感染本病。

病原

本病的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37℃培养24小时可长出1~3毫米的光滑菌落,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运动性,在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中常产酸、产气。

流行病学

健康豚鼠可通过消化道感染,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是本病的传染源,而苍蝇、野鼠、鱼粉等可导致上述物品的污染。菌株的毒力、血清型,菌的数量、感染途径,动物的年龄、品系、机体免疫功能情况,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营养改变、实验处置等因素均可影响本菌的致病性和动物的敏感性。

临床症状

感染沙门氏菌的豚鼠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隐性感染型三种类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临床症状非特异性,病鼠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有分泌物、呼吸困难、流产、排软便等,一般于几天内死亡。亚急性经过的豚鼠常表现腹部膨胀、腹泻、结膜炎等。隐性感染型的豚鼠可表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的轻微症状。

病理解剖

解剖可见急性感染型死亡的豚鼠肝、脾、淋巴结及肠淤血肿大并有灶性坏死,肠内多液体和气体。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脾脏肿大,肠、肝充血肿大,可有明显的黄色坏死灶,回肠部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突起。

病理学检查可见急性病例的肠粘膜上皮坏死出血,肠粘膜固有层的组织中充血及嗜中性细胞浸润。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可见肝细胞坏死,在坏死灶和肝窦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并有肉芽肿形成。

诊断

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再进行细菌培养而确诊。选结肠、直肠或胆囊内容物接种于去氧胆盐琼脂平皿和亚硒酸盐肉汤中37℃有氧培养24~48小时,观察菌落。该细菌不能利用尿素,不产生靛基质。应用多价O和H抗血清,做玻片凝聚试验检查抗体可作为辅助手段。

预防

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严格饲养管理,饲料严防野鼠污染,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

文档

豚鼠得了沙门氏菌病怎么办

豚鼠感染沙门氏菌后可呈现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感染型、亚急性型和隐性感染型,感染型呈急性经过,常食欲不振、被毛逆乱、体重减轻、眼有分泌物、呼吸困难等。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饲养管理、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细菌培养和抗体检查可用于确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