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否有白内障:
1. 白内障的初期症状: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飞蚊症等;
2. 白内障的发展过程:可能导致怕光、视力暗、黄,甚至复视和视力扭曲,最终导致失明;
3.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限制眼睛用电子设备等;
- 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效果很好;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判断是否患了白内障要做哪些检查?
1、焦点照明检查法:用灯光直接照射,看晶体有无混浊及脱位。
2、虹膜投影法:以细光呈45度自瞳孔缘斜行投射至晶体,如晶体混浊位于核心部,在混浊区与瞳孔缘之间有一新月状透明区,混浊越重阴影越窄。如晶体全部混浊则新月状阴影完全消失。
3、检眼镜彻照法:将光线投入瞳孔区内,正常时可见均匀之红影,如晶体或屈光间质混浊,则可见红影中有黑点或黑块,检查时可令患者转动眼球,看黑影移动与否,以了解混浊之部位。
4、裂隙灯检查法:以裂隙灯作光学切面检查,从前至后,可见许多明暗相间的层次结构,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晶状体核,各层次透明度不完全一致,其中以前囊,核前表面及胚胎后表面较为清晰。
保定新视眼科医院
怎样分辨白内障
白内障患者多会出现视力下降等不适,以下列几种情况最为常见:
1.视物模糊:白内障主要为晶状体混浊造成,患者首先表现为视物模糊,由于晶状体混浊的位置不同可轻可重。先天性白内障主要表现在视力差不能矫正。
2.暗影:起初偶然发现眼前有固定不动的暗影,不能擦除。随着视物模糊加重暗影反而不明显,但视力明显下降。
3.近视:患者发现原来的老花镜变浅或者不用带老花镜了。这是由于晶体核硬化出现晶体性近视。
4.单眼多视:是由于晶状体不规则散光所致。尤其在光线较暗处瞳孔相对散大时,如晚上看路灯看月亮时容易发现。
5.室外阳光下视力差,室内相对暗处好:见于核性白内障。由于强光下瞳孔缩小,视线被遮挡。
当您发现有上述一项或多项不适时,即有可能发生了白内障,应到医院就诊。到医院进行下列检查:
(一)视力:视力检查实际上是中心视力检查,即了解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及其相应系统功能。由于晶状体是仅次于角膜的重要屈光介质,晶状体病变会直接影响视网膜成像的质与量。现代眼科由于手术技巧与仪器的进展,临床视力检查结果往往作为晶状体病手术的重要参考。如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治的角度考虑将晶状体混浊并矫正视力在0.5以下才纳入白内障诊断范围。
(二)散瞳检查: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暴露于瞳孔区的仅仅晶状体部分,因此小瞳孔不能了解晶状体的全貌,必须进行散瞳检查(对老年人有青光眼倾向者应在散瞳前后测量眼压并做相应处理)。
(三)斜照法:聚焦手电筒成45度投照于晶状体,于正面观察晶状体是否有混浊,混浊的形态和部位。通过虹膜与晶状体周边表面的投影宽窄可以了解晶状体周边表面于虹膜的间隙是否变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晶状体半脱位。在无晶状体眼和脱位范围较大的病人可以看到虹膜震颤。晶状体明显混浊至不透明时斜照的虹膜在晶状体表面的投射宽窄说明晶状体前皮质混浊的程度。
(四)澈照法:直接检眼镜距离角膜约10cm将屈光度置于+8D-+10D,正常可见瞳孔内呈红色均匀一致的反光,若晶状体混浊时可见红光背景有暗影,其形态和晶状体混浊形态一致。用澈照法可以鉴别晶状体硬化与混浊,晶状体硬化没有明确的暗影。在晶状体脱位时可见月牙型暗影甚至可以看到眼底。
进行一般检查后还要进行裂隙灯检查:
(一)概述
裂隙灯检查法是应用裂隙灯角膜显微镜以投射光线的不同角度和宽窄,焦点或弥散方法经角膜显微镜观察晶状体的光学特性,从而对晶状体的位置,病变情况作出判断。一般检查越是近轴位的部位投射角度越小如15-30度,周边部则可达45-60度。
(二)晶状体裂隙灯检查常用方法
1.弥散照明法:将裂隙灯的光源开大呈弥漫光斑投向角膜晶状体,通过透明的角膜可以看到晶状体的全貌。检查晶状体有无移位,有无明确的斑点状或楔形混浊,晶状体表面是否光洁一致等。但不能明确晶状体各层较细微的改变。
2.直接焦点照明法:将投射光线的焦点和角膜显微镜的焦点调至完全一至,这是检查晶状体的重要方法,其中可分宽光带照射和窄光带照射。
(1)宽光带照射:将照射光线呈较宽的光带(如1-2mm),主要用来观察晶状体周边前表面与瞳孔位置的关系。其间隙是否有不同,相应的晶状体前面的虹膜有无颤动。观察晶状体表面及前皮质的光学特性。
(2)窄光带照射:将光带调的很窄(如0.4mm),此时晶状体各层的光反射带上的细小改变就可以反映出来,病变定位较宽光带明确。因为晶状体厚4-5mm,所以检查时必须焦点从晶状体前囊开始顺序向后至后囊逐层观察。并且从颞侧至鼻侧连续观察各光学切面才能对检查的晶状体有一个全面的印象。在实际检查中往往宽窄光带结合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晶状体病变位置、形态甚至性质。
3.间接焦点斜照法:将焦点照射光线放在需要观察部位的侧方,利用其间接光反射可以看到并非完混浊但折光有改变的病变,如水隙、空泡及轻微的混浊。
4.后映光照射法:将照射光线通过被观察部位的后方,通过其后的反射光线来观察较细微的直接焦点照射法不易发现的改变,如晶状体后囊下的混浊、后发障、前囊膜色素、微小混浊等。
5. 镜面反光照射法:将晶状体囊膜作为镜面反光区,当照射光投射角等于反射角时可看到晶状体囊的镜面反光。晶状体囊膜组织不均匀则镜面反光出现相应的反射与折射。如正常晶状体的前囊可看到鲨鱼皮样反光。
上述检查以后,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白内障做什么检查?
首先要做常规检查,最主要是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有没有白内障,如果小瞳孔看不到还需要散瞳来看周边部有没有白内障。确定白内障以后,如果需要手术,要做术前检查。要了解病人的眼底情况,晶状体混浊时需要做眼球B超、视觉电生理、黄斑的OCT等检查。对于年龄相关性的白内障,要了解眼表的情况需要做眼表的分析,检查泪液功能、泪膜功能等。白内障手术要置换人工晶体,需要做人工晶体的度数测量。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白内障?
1、皮质性白内障,早期不影响视力;发展后查视力好0.6,要在强光下看书报。有些人暗光下看书清,混浊。有的发展慢(裂隙),发展快(裂隙混浊)。
2、核性白内障如高度近视眼,在视力减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屈光力增强,既原有的近视增加或原有的老花减轻,有些平时需戴老花镜的人甚至去掉眼镜也能看清报纸书籍,第二视力。
3、看到的东西发生重叠。强光下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车灯照射下产生眩光。法国莫奈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据说他的成名是和白内障有关的。早期没成名画的池塘睡莲上的桥,画风细腻,色彩真。后来得了由于眼病得了白内障后,大胆运用了鲜艳的色彩成为印象派大师,是因为对比敏感度下降所致。
4、还可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虹视、畏光和眩光等症状。一般而言症状发展过程缓慢,但患者如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或伴有眼局部疾病如高度近视、青光眼术后、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等,白内障的发生就会较早,进展较快。
5、另外,有的人老早就戴上了老花镜,偶然不戴老花镜时看近物反而清楚,这也是白内障的早期信号。白内障的其他早期信号还有晶体混浊,看物体时光觉低下,看颜色时色觉低下,暗适应能力变差以及看清物体所需时间延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