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皮病的治疗方法:
1. 局部治疗:使用络合碘消毒剂清洗创面,保持创面无菌,预防感染的发生。
2.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激素药和抗生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和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患者不要擅自乱用药。
3. 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去除患处坏死组织,在控制好病情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植皮手术来修复创面,重建皮肤屏障。
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监测病情,如病情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诊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坏疽性脓皮症应该怎么办啊????
(一)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1h滴完。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Salazopyrin具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前列腺素作用,用法4~6g/d。也可皮损内注射地塞米松,但疗效不一。可用合成树脂敷料覆盖引流。高压氧舱可减轻疼痛、加速愈合。有用碘化钾治疗成功的例子。己酮可可碱有抗TNF作用,也可使用。伴有相关疾病者要治疗相关疾病,包括用米尔法兰治疗骨髓瘤。还可用环孢素10mg/(kg•d)。有用氯苯吩嗪200~400mg/d控制病情。如无继发感染,局部治疗宜温和,对症处理。有些伴肠疾的病例行结肠切除术后常无效。米诺四环素100mg,2次/d,对亚急性病例有特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在30年前流行,近来又被采用。
(二)预后
预后不良,尤其与免疫系统是否累及有关。但当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被控制后,皮损有望愈合,虽然以后还可复发。
脓皮症怎么治疗?
局部用药配合全身用药是脓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对于继发性脓皮病感染的病例,治疗原发病是必须的。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生素时,应当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顺序、剂量和次数,红霉素、林可霉素、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头孢菌素、甲硝唑、利福平和恩诺沙星等药物可以用于治疗。 对于犬的浅层脓皮病,使用抗菌香波有助于确保药效,外用洗液可以选择甲硝唑溶液、洗必泰溶液、聚烯吡酮碘溶液等。全身应用抗生素可以选择先锋Ⅳ、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苯甲异 唑青霉素、磺胺增效剂等。 深部脓皮病的治疗用药疗程长,药物剂量大一些,对于顽固性病例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在治疗再发性脓皮病时,可使用抗菌性香波、免疫调节治疗和扩大抗菌范畴。
施特勒皮肤球菌是什么?
球菌性皮肤病主要系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所引起的一组皮肤病,简称脓皮病。 疾病种类:脓疱疮、深脓疱疮、毛囊炎、 疖、痈、丹毒及蜂窝组织炎。 发病因素:细菌的数目和毒力 机体抗病力 脓疱疮 (impetigo) 常见于暴露部位、 接触传染为主、 儿童多见, 夏秋季发生。 临 床 (一)寻常性脓疱疮 (二)大疱性脓疱疮 (三)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四)深脓疱疮 凝固酶阳性金葡萄球菌 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常见金葡菌71型及其亚群或80/81型、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肾炎 外界:湿度高 机体:瘙痒性皮肤病 病 因 寻常性脓疱疮 (impetigo vulgaris) 传染性强,学龄前、学龄儿童, 夏秋季,暴露部位 红色斑点或丘疹、 小疱→脓疱→糜烂面→厚痂,瘙痒, 病程约一周,重症可发热、淋巴管炎, 严重可致败血症→急性肾炎 大疱性脓疱疮 (impetigo bullosa) 儿童,夏季, 常继发于痱子、汗腺炎及虫咬后 大疱液清澈→混浊,似半壶水状, 破后→脓痂→色素↑, 环状脓疱疮→回状脓疱疮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ed Skin Syndrome) (SSSS) 由凝固酶阳性葡球菌71型Ⅱ类所致, 发病急骤,全身症状显著, 始发于腔口部位及眼周 全身红斑,触痛明显 脓疱液澄清,尼氏征(+) 1至2周痊愈 深脓疱疮 (ecthyma) 深在性炎性水疱或脓疱 可破溃,形成溃疡,黑褐色痂皮 灼痛,自身接种传染, 附近淋巴结肿大, 2-4周可结疤,或肉芽肿样损害 治 疗 1、皮肤卫生,处理伤口及瘙痒病 治 疗 2、全身疗法: 酌情给磺胺类或抗菌素 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1)除局部疗法外 (2)大剂量敏感高效抗生素 (3)支持疗法
坏疽性脓皮病简介
坏疽性脓皮病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坏疽性脓皮病可归属于血管炎。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
坏疽性脓皮病中有半数病例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或与皮损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另外,坏疽性脓皮病还与许多有关节炎表现的疾病有关。最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是坏疽性脓皮病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其中以先天性和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单克隆丙球病比较常见,包括IgA、IgG或IgM病。
坏疽性脓皮病预后不良,尤其与免疫系统是否累及有关。但当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被控制后,皮损有望愈合,虽然以后还可复发。
坏疽性脓皮病
pyoderma gangrenosum
坏疽性脓皮症
皮肤科 > 皮肤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L88
有人证实,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对DNCB、念珠菌素和链激酶延迟反应有缺陷。这可以解释当网状内皮系统极度低下,当有微小的损伤或伤害时,即可出现皮损。新皮损亦可因针刺产生,这一超敏反应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接近皮损处最强烈。已证实在豚鼠皮肤中有一种能引起皮肤坏死的血清皮肤坏死因子,但其特异性不明。公认的免疫机制缺陷的证据是:众多患者有丙种球蛋白病、异型蛋白病、T细胞失调或吞噬细胞缺陷等。
坏疽性脓皮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属Shwartzman反应。许多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免疫反应低下或不正常,说明本病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有作者报道了4例患者,显示皮肤无反应。
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早期坏疽性脓皮病的皮损与Behcet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炎相仿。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也有部分相似。浸润细胞中有较多的多形核白细胞,也有上皮细胞和巨细胞,特别是在慢性病例中,单核细胞显著,甚至有上皮瘤样增生。病理检查可排除阿米巴病和深部真菌感染。
坏疽性脓皮病的原发皮损因累及深度不同,可表现为:
1.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
2.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
原发皮损逐渐水肿,并迅速形成溃疡,境界清楚,边缘淡蓝色,常增厚隆起,有时呈高低不平和潜行破坏,溃疡基底呈红色,深浅不一,像火山口,表面附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溃疡周围早期绕有红晕。因皮肤和皮下组织毛细血管静脉血栓形形形成,皮损不断向四周呈离心性扩大。溃疡大小不等,小如黄豆,大者直径可至10cm或更大。数目较多,最多可达百余个。皮损多疼痛,也有长期不痛。部分病例可自愈,愈后留下萎缩性筛状瘢痕。常不伴淋巴结或淋巴管病变。
真皮深部型或水疱大疱型也不少见,此型皮损多为单个,并伴有其他症状。出血性大疱型通常为大疱,较表浅,有疼痛,疱液可达0.5 L以上,此型常与急性白血病和其他髓性增生性疾病有关,但也有15%的病例无此相关疾病。个别病例有Behcet综合征的表现如口腔生殖器溃疡或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非典型病例与爆发性紫癜、中性粒细胞性皮病、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相似。
皮损可累积全身,主要累积小腿、大腿、臀部和面部。唇和口腔黏膜,甚至眼睑和结膜可出现脓疱和侵蚀性水疱。20%病例有同形反应。
疾病活动期可出现毒血症状和长期发热,这些全身症状的迅速消退依赖于皮质激素的应用,体温可在24h内降至正常。
坏疽性脓皮症溃疡常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年,但患者一般情况尚好。
坏疽性脓皮病中有半数病例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或与皮损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另外,本病还与许多有关节炎表现的疾病有关,如Behcet综合征等。最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是本病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其中以先天性和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单克隆丙球病比较常见,包括IgA、IgG或IgM病。已有报道与骨髓瘤有关。出血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症与髓性增生性疾病有关,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和髓性纤维化等。本病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疾病有重叠,如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等。
坏疽性脓皮病中有半数病例伴发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或与皮损同时出现或在其后出现。另外,坏疽性脓皮病还与许多有关节炎表现的疾病有关,如Behcet综合征等。最重要和令人感兴趣的是坏疽性脓皮病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其中以先天性和获得性低丙球蛋白血症,单克隆丙球病比较常见,包括IgA、IgG或IgM病。
诊断依靠临床形态。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
坏疽性脓皮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Behcet病:起病突然,脓疱成分为淋巴细胞,无溃疡,皮损愈后无瘢痕。
2.术后进行性坏疽:多见或腹部,常是单个损害,可从皮损中分离出微需氧的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
3.Meleney坏疽:潜行性溃疡与本病相似,但现今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感染不常见。
4.Wegener肉芽肿:有多脏器损害,皮损多形性,呼吸道为好发部位,CANCA阳性。
5.暴发性紫癜:皮损分布较广泛,进展较快。
6.阿米巴病、隐球菌病和芽生菌病:可通过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明确。
一旦明确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1h滴完。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Salazopyrin具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前列腺素作用,用法4~6g/d。也可皮损内注射地塞米松,但疗效不一。可用合成树脂敷料覆盖引流。高压氧舱可减轻疼痛、加速愈合。有用碘化钾治疗成功的例子。己酮可可堿有抗TNF作用,也可使用。伴有相关疾病者要治疗相关疾病,包括用米尔法兰治疗骨髓瘤。还可用环孢素10mg/(kg•d)。有用氯苯吩嗪200~400mg/d控制病情。如无继发感染,局部治疗宜温和,对症处理。有些伴肠疾的病例行结肠切除术后常无效。米诺四环素100mg,2次/d,对亚急性病例有特效。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在30年前流行,近来又被采用。
坏疽性脓皮病预后不良,尤其与免疫系统是否累及有关。但当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被控制后,皮损有望愈合,虽然以后还可复发。
链激酶、葡萄糖、磺胺、磺胺吡啶、地塞米松、氧、碘化钾、己酮可可堿、环孢素、四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