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后要早期治疗,就地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安静,加强营养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常选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抗生素。轻、中型病人首先用庆大霉素或强力霉素,重症病人首选青霉素。人综合预防措施可概括为:消灭传染源,开展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目前用于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所采用的疫苗是各地流行菌型配成的多价疫苗。经全程免疫后,可产生多种型别的菌体抗体。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7~60岁的人群,进入流行地区的易感人群。用法为,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下注射,成人第一针0.5ml,第二针1.0ml,两之间间隔7-10天。7~13周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周岁以下儿童,的量注射,但不超过成人剂量的1/4。次年加强一针,剂量同第二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治疗和预防犬钩端螺旋体病
犬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而预防则通过疫苗接种、避免暴露于病原体以及控制传播媒介来实现。
关于治疗,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因此治疗的核心是使用抗生素来消除体内的病原菌。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杀死或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从而控制病情的发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狗狗的具体病情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狗狗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预防方面,疫苗接种是预防犬钩端螺旋体病的有效手段。疫苗能够增强狗狗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一般来说,狗狗在幼年时期就需要开始接种疫苗,并且每年都需要进行加强免疫以保持抗体水平。此外,避免狗狗暴露于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环境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例如,避免让狗狗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土壤以及野生动物等。
除了疫苗接种和避免暴露于病原体,控制传播媒介也是预防犬钩端螺旋体病的关键环节。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蜱虫等节肢动物传播,因此定期给狗狗进行体外驱虫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用专门的驱虫药物或者定期带狗狗去宠物医院进行驱虫处理,以减少蜱虫等传播媒介的叮咬机会。
总的来说,治疗犬钩端螺旋体病需要依赖抗生素来消除病原菌,而预防则通过疫苗接种、避免暴露于病原体以及控制传播媒介等多方面的措施来实现。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狗狗感染犬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保障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兔子如何防治钩端螺旋体病
第一,避免兔子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饲料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或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消毒。
第二,驱鼠、灭鼠。
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第四,对较大的兔子群每年进行1次检疫,发现病兔子及可疑感染兔子,应及时隔离。青霉素、链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但必须连续治疗3~5天,才能起到消除肾脏内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第五,采取药物预防。目前,我国尚无犬用钩端螺旋体菌苗,国内外有与其他疫苗结合的多联苗,可给犬预防接种,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无菌苗,可在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土霉素 0.75~1.5克)或四环素(按1~1.5毫克/千克体重),连喂7天,可控制犬的感染。
第六,饲养病兔子的人员,不要再与健兔子接触。
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的关键性措施是
【答案】:B
灭鼠、管理好猪、犬和预防接种是控制钩体病流行和减少发病的关键。
怎样防治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皮肤及黏膜坏死等为特征。
病原
钩端螺旋体有多种血清类型,是一种纤细、规则、呈螺旋状结构的革兰氏阴性菌。我国有49个血清型,鼠、猪是最重要的贮藏宿主。病牛和带菌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它们通过尿液等方式向外排出大量病菌,严重污染水源、土壤、饲料、圈舍和用具。易感牛经眼结膜、消化道、生殖道、皮肤创口或泡软的皮肤等途径感染发病。另外,昆虫也是一种传播媒介。犊牛的发病率高。本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以雨水较多、鼠类活动频繁的季节多发。
钩端螺旋体在25~30℃的池塘、河湾中能生存3周以上,对热和日光敏感,不耐干燥,不耐酸碱,常用消毒药能迅速将其杀死。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20天。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型
犊牛容易发病,体温突然升高到40~41.5℃,呈稽留热,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可视黏膜黄染,有出血斑点。排出红色的血红蛋白尿。1~2月龄的犊牛很快死亡。
(2)亚急性
体温突然升高到39~40.5℃,食欲不振,反刍减少或停止,产奶量迅速减少,机体消瘦。乳房松软,乳汁成红色或褐,常有凝乳块。排出红色血红蛋白尿,可视黏膜黄染。妊娠母牛发生流产。皮肤坏死。
(3)慢性
体温呈间歇热,病牛食欲减少,呼吸浅表,消瘦,呈现黄疸和贫血症状,黏膜坏死。反复发作,病牛消瘦,病程3~5个月或更长。
本病剖检可见,口腔黏膜溃疡。皮肤上有坏死灶,皮下组织黄染,水肿。肝肿大成黄褐色或红褐色。肺气肿或水肿。肾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病变或出血斑点,呈现间质性肾炎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膀胱内有红色积尿。体腔内有出血性液体,胎盘水肿,胎儿皮下水肿。
诊断
根据症状和流行特点用姬姆萨染液染色时,菌体呈淡紫红色,镀银染色时呈棕黑色,可以确诊。也可进行病菌分离鉴定或免疫学检验。
治疗
(1)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对本病都有一定疗效,每天肌内注射2次,连续5天为一疗程。配合补充体液,甚至输给全血,疗效更好。对可疑感染的牛,可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0.75~1.5克),连喂7天。
(2)可皮下注射免疫血清(100~200毫升)进行治疗;也可进行输血治疗。
预防
(1)定期监测,及时清除带菌动物,杀蚊灭鼠,杜绝传染源。
(2)用漂白粉或2%火碱液消毒被污染的水源、饲料、牛舍、用具等,以防感染和散播。
(3)定期预防接种含有当地流行菌型的钩端螺旋体多价灭活菌苗,肌内注射2次,间隔1周,用量10~15毫升。免疫期约为一年。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