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缓刑五年后是否还能被判缓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06 09:30:17
文档

缓刑五年后是否还能被判缓刑?

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验期内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适用于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不再犯罪且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考验期限为拘役以上一年以下或有期徒刑以上五年以下。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接受社区矫正,若未再犯罪且遵守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违反规定或再犯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附加刑仍须执行。法律分析;已判过缓刑的五年过后,已经过了考验期,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犯事如果满足缓刑适用对象条件还可以判缓刑。
推荐度:
导读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验期内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适用于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不再犯罪且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考验期限为拘役以上一年以下或有期徒刑以上五年以下。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接受社区矫正,若未再犯罪且遵守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违反规定或再犯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附加刑仍须执行。法律分析;已判过缓刑的五年过后,已经过了考验期,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犯事如果满足缓刑适用对象条件还可以判缓刑。


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验期内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适用于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不再犯罪且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考验期限为拘役以上一年以下或有期徒刑以上五年以下。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接受社区矫正,若未再犯罪且遵守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违反规定或再犯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分析

已判过缓刑的五年过后,已经过了考验期,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犯事如果满足缓刑适用对象条件还可以判缓刑。

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3年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拘役,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适用对象: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考验期限:

《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根据《刑法》第76条,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77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结语

缓刑是一种暂缓量刑的制度,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它提供了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需要接受特定的考察和社区矫正,以证明其悔罪表现和不再危害社会。如果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罪或违反相关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然而,如果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或违反规定,将撤销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因此,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来说,他们应当珍惜这次改过自新的机会,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参与社区矫正,以便实现自身的社会重新融入和再次做出正确的选择。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节 其他规定 第一百五十九条 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调查核实。认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认为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说明理由。

公安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一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收集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违反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阶段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说明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并向人民检察院作出书面说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八节 鉴 定 第二百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为鉴定人进行鉴定提供必要的条件,及时向鉴定人送交有关检材和对比样本等原始材料,介绍与鉴定有关的情况,并且明确提出要求鉴定解决的问题。

禁止暗示或者强迫鉴定人作出某种鉴定意见。

文档

缓刑五年后是否还能被判缓刑?

缓刑是指对犯罪分子在一定考验期内暂不执行刑罚的制度。适用于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前提是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且不再犯罪且不会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考验期限为拘役以上一年以下或有期徒刑以上五年以下。在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接受社区矫正,若未再犯罪且遵守相关规定,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如违反规定或再犯罪,缓刑将被撤销并执行原判刑罚。附加刑仍须执行。法律分析;已判过缓刑的五年过后,已经过了考验期,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犯事如果满足缓刑适用对象条件还可以判缓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