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的刑罚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何?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罚力度。根据违规行为的不同情况,处罚力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对于非法猎杀、贩卖、运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根据涉及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价值等因素,可能会面临罚款、拘留、刑事处罚等严厉的惩罚。同时,对于非法捕捞、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行为,也会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等措施。此外,违规行为者还可能面临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追究刑事责任等后果。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保护法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厉,旨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严惩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是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根据《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此类违法行为,法律规定了明确的刑罚。一般情况下,犯罪者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此外,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对其他违规行为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确保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