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罪既遂的处罚应根据具体案情判断。根据刑法规定,犯窝藏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可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包括窝藏多人、多次实施窝藏、窝藏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行为指向对象、行为表现和主观方面不同。窝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就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一、构成窝藏罪既遂如何处罚
应当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
按照刑法规定,犯窝藏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主要指:
1、窝藏多人的;
2、多次实施窝藏行为的;
3、窝藏罪行极其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等。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如何区分
1、犯罪客体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追诉、刑罚执行活动;而窝藏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正常追缴活动以及对犯罪案件的正常查处追究活动。
2、行为指向的对象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的人;而窝藏罪行为指向的对象为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3、行为表现不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行为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而窝藏罪的行为表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4、主观方面不同。行为人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用意在于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而实施窝藏罪的用意,既可以是帮助犯罪的人逃避应有的法律制裁,也可以是出于谋取经济利益等用意。
窝藏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本罪的情节、后果方面没有限制性规定。只要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就构成犯罪。需要注意的是,窝藏罪中行为人所窝藏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结语
对于构成窝藏罪既遂的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应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犯窝藏罪的可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者可处以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主要包括窝藏多人、多次实施窝藏行为以及窝藏极其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等。另外,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罚也与窝藏罪类似。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窝藏罪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行为指向的对象、行为表现以及主观方面的不同。窝藏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行为,就构成犯罪。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所窝藏的对象应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六条 公安机关依法决定不公开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的,可以在起诉意见书、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证据材料中使用化名等代替证人、鉴定人、被害人的个人信息。但是,应当另行书面说明使用化名的情况并标明密级,单独成卷。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