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时,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同时,每周超过40小时的工作时间就算加班。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执行,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劳动仲裁时效一般有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对于
法律分析
周六周日加班工资的计算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那么将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1.按规定,每月工作日为20.83天。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超过算加班。每周加班时间不超过36小时。
2.从1997年起,每周超过40小时,就算加班。并非每周都是要休息两天的,只要不超过40小时就可以了。
3.休息日加班,应付200%的工资。平时加班是150%。
如果基本月工资是800元,那么双休日加班的双倍工资计算应为:800(元)/20.92(元/天)*2=76.48(元/天)。如果用人单位未按《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二、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时效是有多长时间
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时效一般有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如果是在职的劳动者追索加班费,不受该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合同终止的,则应当在一年内及时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三、加班不给加班费违法吗
加班不给加班费违法。用人单位不给加班费,劳动者首先应与用人单位协商沟通;也可以拒绝加班;甚至凭借此理由解除劳动合同走人,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经济补偿金。法律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规定之外的工作时间属于加班时间,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或者全体职工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同时,《劳动法》规定了加班费的支付标准,即用人单位因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劳动者轮休而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综上所述,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加班是合法的,但用人单位需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劳动者在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加班,并支付合理的加班费。
结语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且不能安排补休,那么将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从1997年起,每周超过40小时就算加班。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相关规定执行,员工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劳动仲裁时效一般有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如果是在职的劳动者追索加班费,不受该时效期间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一条 【加班】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条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九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