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工伤护理费赔偿标准的相关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工伤职工支付护理费待遇的主体和标准,分为两类:停工留薪期护理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后护理。在停工留薪期护理中,用人单位应派人护理或支付护理费,若未派人护理,则护理费的计算标准有两种方法: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或参照上年度用人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一个人的标准支付。在劳动
法律分析
一、关于工伤护理费赔偿标准的规定
工伤职工因生活无法自理,需他人长期陪护而产生的费用,可称为工伤护理费。按《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工伤职工支付护理费待遇的主体和标准,分为两类:
1、停工留薪期护理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通常依据医疗机构的建议,由用人单位派人护理。用人单位未派人护理时,护理费的计算标准,主要由两种方法:
第一、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执行,住院期间有专门护工护理的,按护理费单据载明的金额确定;
安排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亲属护理的,按其亲属收入证明载明的金额确定,但不得超过当地上一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安排无固定收入来源的亲属护理的,可按当地一般护工市场价格水平确定。
第二、参照上年度用人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一个人的标准支付。
2、劳动能力鉴定之后护理
工伤职工经过劳动能力鉴定定残,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护理级别,由工伤保险基金以统筹地区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完全依赖生活护理费50%、大部分依赖生活护理费40%、部分依赖生活护理费30%的标准支付。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14)关于护理依赖的规定,确定护理疾病按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和洗漱、自主行动五项,五项均需护理者为完全依赖,其中三项需要护理者为大部分依赖,其中一项需要护理者为部分依赖。
二、工伤中的护理费由谁承担
在停工留薪期这段时间即在评定伤残等级之前,存在生活自理障碍,需要护理的,应当由治疗工伤医疗机构出具书面证明,由公司负责护理。公司可以是派人护理或者请人护理,也可以支付护理费由工伤职工本人请人护理。护理费按当地的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应当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的护工费标准执行。
在工伤治疗终结后,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即伤残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是否构成伤残以及伤残的等级,并确认是否需要生活护理。如果被确认需要生活护理,那么,生活护理费则按护理等级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
另外,用人单位如果未参加工伤保险,则应继续承担工伤职工评残后的生活护理费。
在工伤赔偿中往往会有护理方面的赔偿,在了解清楚工伤护理费如何赔偿之后,还应该知道工伤护理费由谁支付。这也是个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规定,职工被认定为工伤且已经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护理费在内。而护理费又分为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和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两种,其支付义务人是不相同的。
结语
工伤护理费的赔偿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分为停工留薪期护理费和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两类。停工留薪期护理费的支付由用人单位负责,而评定伤残等级后生活护理费的支付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负责。了解这些规定能够帮助工伤职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在遭遇意外时得到合理的护理和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