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骚扰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主要采取行政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骚扰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威胁他人人身安全、侮辱他人、捏造事实诬告他人等行为。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法律分析
对于跟踪骚扰的行为主要采取行政处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性骚扰的对象既包括女性,也包括男性;既包括异性,也包括同性。跟踪一般不构成犯罪。因为跟踪别人涉及到侵犯对方隐私权,该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可以由行政部门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骚扰罪的立案标准具体如下:
1、以其他方式写恐吓信或者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2、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3、编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拓展延伸
骚扰罪的主要特征和相关法律要点
骚扰罪是指以言语、行为、文字、图片等方式对他人进行频繁、持续的骚扰、侵扰,严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秩序的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骚扰罪的主要特征包括:骚扰行为的频繁性、持续性;对他人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干扰;骚扰行为的方式多样化。相关法律要点包括:骚扰罪的构成要件;骚扰行为的刑事责任;骚扰罪的处罚标准;骚扰罪的举证责任等。在立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相关证据等,确保立案标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如果您需要查询具体的骚扰罪立案标准,请咨询当地公安机关或法律专业人士。
结语
骚扰行为的处理主要采取行政处罚,处罚措施包括拘留和罚款。性别、性取向不限,跟踪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涉及侵犯隐私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骚扰罪的立案标准包括恐吓、侮辱、诽谤等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骚扰行为的处罚标准为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立案时需综合考虑证人证言、相关证据等,确保准确公正。如需了解具体立案标准,请咨询当地公安机关或法律专业人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