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可以报警,但不可谎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都应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如果未成年人报假警,不满14周岁的孩子只需监护人管教,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孩子可能会被拘留并罚款。因此,未成年人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报警,但需谨慎行事。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可以报警。
当事人向案发地的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制作报案及询问笔录。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未成年报假警的后果:
如果是不满14周岁的孩子报假警,不做行政处罚,只需监护人加以管教。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孩子,则公关机关有权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考虑到是未成年人,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综上所诉,未成年人面对特殊情况下可以报警,但不可谎报,您了解了吗?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报警权益保障与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报警权益保障与法律责任是指在未成年人报警的过程中,相关法律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报警享有与成年人相同的权益,包括报案人身份保密、不受歧视、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等。同时,法律也规定了报警人虚假报警、恶意报警等行为的法律责任,以维护报警制度的正常运行。为确保未成年人报警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未成年人报警权益保障的认识,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报警等违法行为,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与利益。
结语
未成年人报警,保障权益,承担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可以报案,但不得虚假报警。对于不满14周岁的孩子,监护人应加以管教;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孩子,公安机关有权拘留并处罚款。未成年人报警权益保障与法律责任应得到重视,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维护未成年人的安全与利益。
法律依据
《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一条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