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派遣用工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务人员或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合同,由劳务人员自行管理、组织生产劳动,完成合同约定工作并获取劳务报酬。劳动派遣用工合同的解除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限低于2年、未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克扣劳动报酬、收取非法费用、强迫接受派遣、违章指挥危及人身安全、没有或过期吊销劳务派遣许可证等。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劳动派遣用工?
我们知道劳动用工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偿劳动。而劳动派遣用工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劳务用工则是用人单位和劳务人员或者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以完成特定工作为目的的劳务合同,由劳务人员或者劳务输出单位自行管理、自行组织生产劳动,完成合同约定工作,获取劳务报酬。
二、劳动派遣用工合同怎样解除?
劳务派遣单位有以下情形的,被派遣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期限低于2年的(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员工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2、被派遣员工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未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支付报酬的。
3、劳务派遣单位克扣用工单位支付给被派遣员工的劳动报酬的。
4、劳务派遣单位向被派遣员工收取非法费用的。
5、劳务派遣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被派遣员工接受派遣的。
6、劳务派遣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被派遣员工人身安全的。
7、劳务派遣单位没有《劳务派遣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或被吊销的。
拓展延伸
劳动派遣用工合同解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劳动派遣用工合同解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一般来说,解除劳动派遣用工合同需要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双方应当协商解除事宜,并达成一致意见;其次,根据合同约定或适用法律,可能需要提前通知对方一定的期限;最后,解除合同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支付尚未结清的工资、福利等。在解除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遵循法律程序,避免违约行为。此外,还应注意解除合同可能涉及的赔偿、竞业限制等特殊情况,以确保合同解除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结语
劳动派遣用工合同解除需谨慎。根据相关法规,解除劳动派遣合同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遵循约定或法定通知期限。解除合同时,需办理相关手续,确保未结清工资、福利等支付。应保护双方合法权益,遵循法律程序,避免违约行为。同时,需注意赔偿、竞业限制等特殊情况,确保合同解除合法合理。合同解除需遵循法律规定,维护劳动关系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十条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