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诉讼的主要特征是:人民法院主导,依法进行诉讼活动,诉讼参加人应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诉讼参加人是主体,享有实体和处分诉讼权利。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发生后,民事赔偿诉讼的基本特征有:
1、人民法院居于主导地位;
2、依照《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活动;
3、诉讼参加人应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诉讼参加人是赔偿诉讼的主体,他享有处分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和处分诉讼权利的诉讼权利。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要件及其法律适用
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赔偿的程序要件是指在交通事故引发的民事纠纷中,为了能够获得赔偿,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程序要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程序要件主要包括事故认定书、索赔申请书、证据材料、鉴定意见等。其中,事故认定书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索赔申请书是受害人向法院提出赔偿请求的必要文件,证据材料用于证明事故发生和损失的真实性,鉴定意见则是对损失进行鉴定评估。这些程序要件的准备和提交,对于受害人能否成功获得合理赔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情况,法律对程序要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操作中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的特征明确,人民法院主导,依法进行,诉讼参加人行使权利。程序要件是获得赔偿的必备条件,包括事故认定书、索赔申请书、证据材料、鉴定意见等。准备和提交这些要件对于成功获得合理赔偿至关重要。在操作中,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
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