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劳动关系确认标准是基于存在事实劳动关系,而非仅凭劳动合同或备案。员工提供工资和考勤信息,即可确认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未签合同但存在实际用工的情况属事实劳动关系,包括无书面合同、无有效书面合同和口头协议形成的雇佣关系。用人单位无书面合同时,否认劳动关系常被驳回,法院会根据证据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法律分析
2018年确认劳动关系的标准是是否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依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否进行劳动备案等辅助的手段进行判定。员工只要在公司存在上班的事实,提供相关的工资发放信息或者考勤都可以进行判定。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实际用工的情况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具体是指无书面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合同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大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规定的权利义务,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此类劳动争议发生后,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没签订书面合同为由,否认双方之间在存在劳动关系,不承担其义务。但在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中,一般来说都会根据证据进行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程序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流程有哪些步骤?
劳动仲裁程序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劳动仲裁机构会收到申请,并进行初步审查。其次,仲裁机构会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以寻求和解的可能性。如果调解失败,仲裁机构将进行劳动关系的确认,包括核实雇佣关系、劳动合同的有效性等。在确认劳动关系后,仲裁机构将组织听证会,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并陈述观点。最后,仲裁机构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做出劳动仲裁裁决。这个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总的来说,劳动仲裁程序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流程是一个经过严格程序的法律程序,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在劳动关系确认中,重要的是是否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而不仅仅依赖于签订劳动合同或进行劳动备案等辅助手段。事实劳动关系是指没有书面合同或有效书面合同的劳动雇佣关系,以及口头协议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在劳动仲裁和法院判决中,一般会根据证据来确定事实劳动关系。劳动仲裁程序中的劳动关系确认流程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举证责任】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五条 【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劳动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仲裁活动;无法定代理人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为其指定代理人。劳动者死亡的,由其近亲属或者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二条 【仲裁案件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
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