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醒人们,隐瞒传染病可能带来的责任和后果。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隐瞒传染病可能构成犯罪,将被判负刑事责任。同时,它还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带来人身、财产损害,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在疫情期间,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而隐瞒病情,因为这属于违法行为,甚至可能触犯刑法,将受到相应惩罚。因此,大家应该及时向医务人员或治安部门报告自己或可能感染传染病的情况,并配合治疗和防控。
法律分析
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隐瞒传染病可能构成犯罪,将被判决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隐瞒传染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此时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危及到公共安全的,将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将被判决承担刑事责任,轻则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则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在此提醒大家:发现自己感染或者可能感染传染病要及时上报,配合医务人员、治安人员进行治疗和防控,瞒报并非明智之举,有可能害人害己,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而瞒天过海,否则属于违法行为,甚至触犯刑法,将被判决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隐瞒传染病风险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隐瞒传染病风险可能会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刑法规定的传染病故意传播罪的法律责任以及民事责任。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隐瞒、缓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并可以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故意传播传染病,则可能构成传染病故意传播罪,依据刑法第1156条规定,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根据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医学影像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报告;伪造或者篡改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医学影像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报告。
综上所述,隐瞒传染病风险可能会涉及多种法律责任。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和他人健康,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结语
传染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隐瞒病情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严重的后果。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隐瞒传染病可能构成犯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如果情节严重,可能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发现自己感染或可能感染传染病时,应及时上报并配合治疗和防控,瞒报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害人害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一条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发现传染病、突发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异常健康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进口、出口以及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种植活动中,违反国家规定,致使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流入非法渠道,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