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鹦鹉咬毛的原因有哪些
1、鹦鹉感到无聊是其出现咬毛现象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说,家养鹦鹉会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自然界中的鹦鹉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并且要每天寻找食物来维持其生理需求。但是家养的鹦鹉就没有这种担忧,它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也不用自己去寻找食物,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鸟笼中,它很容易会感到无聊。为了增加乐趣,慢慢的鹦鹉可能就会出现咬毛行为。
2、鹦鹉在情绪焦虑或紧张的情况下也通常会出现咬毛行为,就类似于人在紧张的情况下会把玩自己的手指或头发一样。
3、个别性格内向的鹦鹉在遭到陌生人的逗弄时,也会变得紧张焦虑,继而出现咬毛的动作和习惯。
4、鹦鹉形成啄羽癖。鹦鹉在饲主长久的宠爱下会变得特别依赖主人,一旦主人没有时间去陪伴它,则很容易就会出现咬毛现象。或者如果鹦鹉每次咬毛的时候,饲主都立即去关切和陪伴它,则它很容易就会学会通过这个方式来吸引主人的注意,从而形成啄羽癖。因此,饲主在饲养鹦鹉的过程中需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5、鹦鹉在发情期受体内荷尔蒙变化的影响,也很容易变得焦虑,从而出现咬毛行为。不过鹦鹉因为这种情况而出现的咬毛行为,在其发情期过了之后就会大大改善。此外,鹦鹉在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受到环境的压迫时,也很容易变得焦虑,因为焦虑而产生自残的拔毛现象。
6、另外,鹦鹉在受到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下也是会出现咬毛行为的,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用唾液驱除身体上的细菌,这是鸟儿的一种本能。
以上是造成鹦鹉咬毛常见的一些原因,饲主需要根据自家鹦鹉咬毛的具体原因,再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氧宠博士小结:啄羽一般不会对鹦鹉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通常只是会导致其羽毛凌乱不美观,严重时要导致造成其怕冷或无法飞行。因此,鹦鹉偶尔出现啄羽行为,宠主无需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发现鹦鹉经常出现啄羽行为,或皮肤已经出现损坏,则就要引起重视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我家的虎皮鹦鹉最近老是啄毛是怎么回事?
你好,可能是患了寄生虫或者啄羽症。
严重点就会咬掉羽毛甚至出血。如果是有寄生虫的话,需要及时治疗。对患有寄生虫病的鸟,可在水中投放少许煤油,供鸟洗浴。同时,用20%的樟脑粉撒在鸟羽内,并轻轻搓揉羽毛使药粉进入羽毛内,起到杀灭寄生虫的作用。另外,马拉硫磷 本品的毒性低,对于各种螨类、蜱、虱等体外寄生虫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用法用量:1.25%喷雾,或用爽身粉配成4%的浓度撒粉。 除虫菊 本品的毒性低,安全可靠、无残毒,但是作用的时间短,经常用于消灭鸟类的体外寄生虫。用法用量:用2%-3%的溶液喷洒。
另外,需要经常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一般是溶在水里,直到水成为淡紫色(不是黑紫色),然后把笼子(或者拆成各个部分)浸泡半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洗净,当然在此之前要先刷干净。它本身是无毒的。
如果是患了啄羽症,可以使用一个围脖它的头部活动。就是制作一个像漏斗一样的东西,将小的卡口固定在脖子上,开口朝上,这样它的头就不能返身咬其他地方的羽毛了。
望采纳!!!
我的两只虎皮鹦鹉老是咬自己的毛,拔自己的毛,还把毛炸起来。是生病了吗?如果是我该怎么办?
有羽虱,高锰酸钾1比300喷淋笼舍消毒,帮助杀灭环境真菌和羽虱,坚持一周,挠痒啄毛的现象会明显改善的。
为什么我的虎皮鹦鹉一直咬掉自己的毛
你的鸟可能患有啄羽症因而啄羽症要及早防治。
啄羽症产生的主要原因:
1.日常饲料中缺乏氨基酸、食盐、钙、磷、维生素等;二、笼养密度过大,通风条件差,因而群养笼鸟患此症多,单笼者少;三、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活动量不足;四、螨等外寄生虫的感染;五、繁殖时筑巢材料不足,以致亲鸟啄取本身或雏鸟羽毛填补。
2.啄羽症的防治:
首先应注意鸟笼尽量宽大洁净,尽量及早隔离雏鸟和亲鸟分别饲养,降低密度;有针对性的调整饲料,增加蛋黄等含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适量加喂天然石膏(含硫化钙)、贝壳粉、骨粉、青饲料、羽毛粉等(羽毛粉不易消化吸收,须在喂前加水蒸煮后,拌在饲料内喂给);定期消毒喷药驱杀体外寄生虫。
对于群鸟患啄羽症,可采用电烙铁将鸟断喙,但注意不要过分,啄癖很快可制止。事后食缸要随时填满,否则会引起鸟因啄食时喙部疼痛而拒食。
小鸟患啄羽症时,可剪个硬纸圈,套在脖子上,强制其改正啄癖
牡丹鹦鹉为什么咬掉毛自己的毛
咬毛的原因, 大致可分为三类:
1. 生理 (疾病)
2. 环境
3. 心理 (行为)
生理
a. 感染病毒 (e.g. PBFD)
b. 霉菌, 寄生虫, 羽虱
c. 过敏症, 营养不良, 不适当的羽翼修剪, 伤口, 荷尔蒙分泌不平衡
病毒 --- 羽毛不正常地生长, 促使鸟儿将它拔掉下来. 霉菌, 寄生虫, 羽虱, 过敏症, 营养不良 --- 都会令皮肤干燥而痕痒, 营养不良会减慢换毛的新陈代谢, 换毛的时间太长会令鸟儿烦躁不安.
不适当的羽翼修剪 --- 鸟儿因感觉不适会自行修理翼毛
荷尔蒙激增 --- 季节性的筑巢, 鸟儿会拔心口或腹部的羽毛放在巢箱内, 目的是将刚生出的蛋作保暖用途, 当哺育完毕, 鸟儿便不再拔毛.
荷尔蒙引发鸟儿天生繁殖本能, 很多鸟儿看来是正常健康, 可是他们没有同伴, 没有领域或群族, 鸟儿会因为没有伴侣而倾向拔毛行为, e.g. 鸟主的男女朋友可能会引起鹦鹉的嫉妒, 所以, 被抛弃的感觉会令鹦鹉撕掉羽毛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环境因素
a. 太窄的笼子, 不合适的企杆 --- 令鹦鹉情绪不安
b. 空气污染 (e.g. 香烟,化学品,清洁剂) --- 都会令鹦鹉皮肤痕痒
c. 干燥 --- 大部份的鹦鹉都来自潮湿的地方,暖气开放的房间应注意湿度是否合适
d. 光线 --- 是否经常处于黑暗地方,闪烁的灯光都会引起不安的情绪而咬毛
f. 新宠物的加入 (e.g.猫, 狗) --- 鹦鹉可能因为猫狗的出现而受惊和感觉极大的压力,长期受压后,当有一天他发现用力咬掉一条羽毛是可以令他的压力减低时, 他很可能重复地使用拔毛的方法刺激自己的肾上腺素上升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可惜这时候鹦鹉的拔毛行为已可能成为习惯.
心理
a. 沉闷的生活 --- 鹦鹉从来没有学习适应与人类的生活,当家中没有人的时候,鸟主应该引导他怎样自得其乐 (留给他喜爱的玩具和食物, 或开启电视, 鸟儿的video 或收音机等, 陪他度过白天无聊的时间)
b. 吸引鸟主的注意力 --- 当鹦鹉发现每次拔毛的时候, 主人都表现很紧张地说"NO"或走向他跟前说话, 他便会意识到这是吸引主人关心的方法, 便不断地作出拔毛的行为来令到主人更加爱护自己, 所以, 主人越紧张的, 便越会加强鹦鹉拔毛的决心.
c. 压力 --- 如果笼子放置在门窗前, 可能引来鹰或其它动物的袭击. 另一方面, 如果主人经常表现忧虑, 鹦鹉也会同样感到压力的存在.
治疗方法
1. 完整的医药, 营养改善工作
2. 寻找任何环境因素导致给鹦鹉的压力
3. 重新改变鹦鹉的习惯
怎样改变鹦鹉的习惯 ---
a. 当主人和鹦鹉共处一室的时候, 看见鸟儿开始想咬毛, 主人立即做一些发出声音的动作, 鹦鹉会因为主人的突然举动而停止咬毛的动作, e.g. 敲打木椅子, 拍手等, 如果鹦鹉停止咬毛后, 主人应加以赞许, 和不断做动作吸引他的注意力.
b. 暂停活动的时间或休息时间开始: 当鹦鹉开始咬毛, 主人立即用布盖上笼子, 关闭电视或收音机, 怒气冲冲地离开屋子, 10分钟后再回来看他, 对他说 "你是否要这样做么?" 如果鹦鹉再次咬毛, 立即向他说 "No!" 然后再次离开 ! 记住每次鸟主或家人也要这样地离开鹦鹉.. 如果遵守, 改善咬毛的习惯的成功率会很高 !
严重咬毛 (皮肤损伤流血) --- 看医生, 服用镇定剂减轻鹦鹉的压力, 如流血必要时带护颈圈防止伤口再被咬破.
最后, 咬毛行为不是一定能治疗, 咬毛时间越长, 治疗时间越久, 重要的是, 鸟主应该好好爱护鹦鹉, 买前应细心考虑自己的条件是否适合饲养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