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常因吞食了病猪、病鼠的内脏或尸体而发病。呈散发流行,春秋季节多发、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伤口感染。潜伏13-8天。
(2)奇痒症状:病犬搔抓或舔咬某一受伤处,很快产生大范围烂斑,周围组织肿胀、破损。脑脊髓炎症状:病犬精神沉郁或烦躁不安,废食,呕吐,蜷缩而卧,反射亢进或降低,流涎,吞咽障碍,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唇部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常于出现症状24~36小时死亡,致死率100%。
(3)常见皮肤损伤,脑膜充血,脑脊液增多。
(4)实验室检查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方法,其方法有包涵体检查、荧光抗体检查、病毒分离、动物接种及电镜和免疫电镜观察。
(5)应注意和狂犬病区别:狂犬病无奇痒症状。
治疗方法
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犬应隔离扑杀,尸体应火化或深埋。如条件可使用高免血清。
预防措施
(1)肉制品煮熟后饲喂。
(2)灭鼠,严禁病犬吞食死鼠。
(3)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疫苗可供使用。
注意:本病对人也有一定的危害,感染后皮肤剧痒,通常不会引起死亡。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死猪伪狂犬发病后,再打伪狂犬疫苗还有效果吗?
伪狂犬病( 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包括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PRV的天然宿主,同时也是病毒的长期贮存者和排毒者。常引起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新生仔猪脑脊髓炎、腹泻及呼吸道损伤,成年猪隐染、以呼吸道症状和生长发育受阻等为特征;隐染猪长期带毒排毒,严重影响养殖场健康生产,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江西某150头基础母猪的规模化猪场130日龄左右的育肥猪陆续发病,共存栏400多头育肥猪,每栋均有发病猪,发病比例约25%,当时共死亡40多头。发病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40.5℃左右),咳嗽喘气,外表皮肤发红,部分猪表现流涎、步态不稳、原地转圈等典型神经症状,其它阶段猪群均未见明显症状。
解剖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4头发病育肥猪,胸腔积液,肺部肿大实变,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肝脏肿大,表面可见明显的白色坏死灶,气管内有大量泡沫,且覆有一层膜,脾脏和肾脏均未见明显病变,喉头和扁桃体有化脓性坏死灶,膀胱黏膜有点状出血。
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
无菌操作分别取4头病死猪的肺脏和肝脏涂布并划线接种于兔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h;结果均未见细菌生长。
PCR检测
选取其中2头病死猪的肺脏提取DNA,进行猪伪狂犬病毒gE部分基因的PCR检测;同时提取RNA进行猪瘟病毒和蓝耳病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从2头病猪的肺脏中均扩增出大小约300bp的伪狂犬病毒目的条带,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
防治措施
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对发病猪及同群猪进行一次猪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紧急免疫接种(1头份/头),后期新出生的仔猪于出生3d内接种猪伪狂犬弱毒疫苗(0.5头份滴鼻,0.5头份肌肉注射),50日龄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药物治疗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5%泰妙菌素(2kg/t料)和10%氟苯尼考(600g/t料),连用5~7d,防止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经上述措施,该场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再出现新的病例和死亡猪,发病猪也逐渐康复。
讨论与小结
目前,针对猪伪狂犬诊断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病原PCR检测法、检测伪狂犬野毒(gE抗体)的ELISA法,本次诊断采用针对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PCR方法检测,能有效的检测出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与伪狂犬疫苗毒株进行区分,同时结合临床判断和病理解剖,均对本次疾病的确诊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般而言,猪伪狂犬病主要造成母猪的繁殖障碍、哺乳-保育猪发病(死亡),而生长育肥猪一般表现为隐染或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少见死亡者,且发病后易于恢复;国内关于伪狂犬的报道主要是母猪、哺乳仔猪的病例,很少见生长育肥猪发生猪伪狂犬病死亡的报道。该场本次发病全部为130日龄左右的生长育肥猪,其它阶段猪群(母猪、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均未见明显异常,且育肥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约10%)均较高,相对以往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形式有了明显变化,应引起重视。另据调查,在此之前,该场商品猪均未接种过猪伪狂犬疫苗,种猪群1年普免3次,在发病后紧急免疫接种伪狂犬疫苗能取得较好效果。(资料来源:宁文一陈松昌等,硕腾猪业)
什么是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点是发热、脑脊髓炎及瘙痒等。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呈球形,大小为100~150纳米,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有蛋白质保护时抵抗力更强,8℃存活46天,24℃存活30天。病毒对热、甲醛、乙醚、紫外线都很敏感。
猪的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畜牧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自然发病的猪很少康复,成年猪症状极轻微,很少死亡;病猪、带病毒的猪及带毒鼠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途径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皮肤伤口等,通过交配感染本病。母猪感染后6~7日乳猪吃母乳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常侵害子宫内的胎儿,发生流产。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猪的易感性与年龄有明显关系,10~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本病在猪群流行的时间很短,大猪群2~3周便可平息,小猪群则更短。
什么是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阿尔发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Ι型引起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常于局部皮肤呈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毒主要存在于猪脑、脊髓等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鼻液、唾液、奶以及其他器官分泌物和实质器官都含有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