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鲫
棋盘鲫的体型没有大,所以豢养棋盘鲫的鱼缸也没有须要十分大,只消不妨吻合棋盘鲫的成长和运动即可。另外,棋盘鲫在豢养的历程中也是须要光照的,提议玻璃灯桶的口胜过水面100mm为宜,以防棋盘鲫跳入。
棋盘鲫爱佳弱酸性的软水,他们固然对于水质央求没有严,但是爱佳软水。棋盘鲫能忍受15℃的矮温,符合养殖水温为20℃-28℃。春季管制棋盘鲫的沉心是过量投饵和防病治病。春天气象转暖,阅历越冬后的棋盘鲫启始活泼,但是体质相对于羸弱,投饵量应渐渐减少。因为气象变革较大,遇起风下雨特殊注沉保温。春季细菌病毒成长也赶快,鱼病最易流通。必需注沉防病,治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棋盘鲫冬天需要加热吗
棋盘鲫冬天需要加热。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棋盘鲫在冬季的养殖需要保持一定的水温,温室或水族箱需要用加热设备,使水温一般不低于20℃。
棋盘鲫怎么养 喜好弱酸性的软水
棋盘鲫怎么养,相对来说棋盘鲫是比较好饲养的,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但要注意的是饲主在不同的季节要稳定好水温和水质,水温的突变容易引起棋盘鲫疾病的产生。那棋盘鲫怎么养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棋盘鲫,原产地为亚洲南部的苏门答腊。棋盘鲫体长4-5厘米,菱形。背部和背鳍均较高,臀鳍宽大,尾柄短,尾鳍叉形。体色橄榄色与红色混合,还饰有红、蓝、绿小点,各鳍玫瑰红色。最大特色是鳍边和鳞片边缘镶黑边,还在幼鱼阶段,各鳍上已有明显黑边。喜好弱酸性的软水。对水质要求不严,但喜欢软水,能忍耐15℃的低温,适宜养殖水温为20℃-28℃。
饲养管理
1、春季
管理的重点是适量投饵和防病治病。春天气候转暖,经历越冬后的棋盘鲫开始活跃,但体质相对虚弱,投饵量应逐渐增加。由于气候变化较大,遇刮风下雨特别注意保温。春季细菌病毒繁殖也迅速,鱼病最易流行。必须注意防病,治病。
2、夏季
夏季是棋盘鲫生长旺季,水温通常22℃以上,棋盘鲫很少生病,若饵料充足,换水勤,其长势均优于其他季节。对氧气需求量增大,防止水体缺氧,成为饲养的关键。降低放养密度,勤换水排污,注意充氧,尤其是闷热,暴雨将临的天气。投饵以少量多投。注意防暑降温,用竹帘等遮
1/3——1/2的水面,以防“烫尾”事故发生。
3、秋季
管理重点是喂足喂饱。适当增加饵料中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到深秋季节天气渐凉,投饵应逐渐减少。同时易暴发烂鳃病,白点病,肤霉病等,因而需预防鱼病。
4、冬季
管理重点是防寒保温、适当投饵。温室或水族箱用加热设备,使水温一般不低于20℃。或利用工厂余热水等的作用维持适当的水温进行正常的养殖及繁殖。严防水温骤降(特别是夜间)致鱼患病或被冻伤冻死。
捆边鱼的简介
棋盘鲫
中文名:棋盘鲫
英文名:Barbusoligolepis
别名:捆边鱼、七星灯
类别:淡水热带鱼
原产地:印尼、苏门答腊
身长:50毫米
雌雄区别:雌鱼较小,色彩暗淡
饲养难度:易
水质:软,中-硬
水温:24℃
放养形式:混养
活动区域:中,下层水域
英文名称 skinnycheek lanternfish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 Myctophidae
中文属名 底灯鱼属
拉丁属名 Benthosem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头中大。眼大,朝向侧面。口端位,向后延伸达眼下方。下颌边缘仅由前颌骨组成。齿细小。上颌骨后端超过眼的后缘。臀鳍基底长大于背鳍基底。背鼻发光器(Dn)和腹鼻发光器(Vn)小。胸发光器(PO) 5个。腹发光器(VO) 4个,第二腹发光器高出。臀上发光器(SAO)排成一定的角度。后侧发光器(P01) 1个。臀发光器(AO)可分为前臀发光器和后臀发光器。尾前发光器(Prc)2个,第二尾前发光器位于侧线上或稍下方。雄鱼有尾上发光腺,雌鱼有尾下发光腺,仅带底灯鱼B.fibulatum两者皆有。
无眶下发光器(So),第三臀上发光器(SAO)明显位于臀鳍起点后上方,胸上发光器(PLO),位于胸鳍基上方与侧线的中点上,背鳍12~14,臀鳍17~22,胸鳍14;腹鳍8;鳃耙22~25,第二鳃盖发光器(Op)明显位于眼眶腹缘水平位置的上方。
怎么养鲫鱼鲫鱼如何饲养
1、养殖环境对鲫鱼优质高产养殖极为重要。为提高养殖鲫鱼的产量和质量,必须注意养殖池塘的环境选择。一般养鱼池面积以5~1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池内水深2.5米左右为宜。注水前应对池塘进行适当修整,确保池形整齐。经修整后的池塘应具有不渗水,遇洪水而不淹的特点。
2、放苗前,应彻底清洁鱼塘,以药物消毒,去除鱼塘内的有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为鱼苗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清塘1周后,方可放入鱼苗养殖。
3、鲫鱼的优质高产养殖技术
4、鱼种放养和驯化,一般以8∶2搭配放养鲫鱼和花鲢鱼种最为适宜。根据鱼种规格调节放养密度。如鲫鱼种苗规格在尾重50克左右,可每亩放养1500~1800尾;如鲢鱼种苗尾重20~60克,其放养密度为150~170尾/亩。另外,为提高鱼种存活率,鱼种入水前必须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15分钟;如果使用浓度为15毫克/千克高锰酸钾溶液则须浸洗消毒25分钟。
5、鲫鱼一般生活在水体中下层,所以需通过驯化才能让鲫鱼学会上浮抢食,以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一般可将适量诱食剂添加于鱼食中,以缩短驯化时间和提高驯化成效,放养密度越大,则越容易被驯化。应注意的是,养殖人员应保证鱼种驯化期间池塘水质清澈,应在驯化完成后再放养花鲢于养殖池中。
6、养殖人员应根据鲫鱼生长速度、养殖密度科学调配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鲫鱼的摄食强度可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养殖人员必须测算好投喂的饲料数量,以免出现过量投喂,鲫鱼因过食而引发疾病。
7、据生产实践,一般幼鱼阶段的鲫鱼每天投喂量应为其体重的10%左右;成鱼阶段应为体重的3%左右,保持8成饱即可。养殖人员也可根据水质溶氧量计算日常投喂量,如池塘水质溶氧量为3.5毫克/升,则投喂量应比日常投喂量减少15%;如果水质溶氧量降至2.5毫克/升时,投喂量应比日常投喂减少40%;如果水质溶氧量低于2毫克/升,则应停止投喂。另外,投喂时还应根据鲫鱼规格来选择饲料粒径,根据“从小不从大”原则配制饲料。无论采用人工投喂还是机械投喂,单次投喂时间应维持在15~30分钟之内;幼鱼阶段可日喂3~5次,成鱼阶段可日喂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