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收割后的稻谷为什么要晒干?
农作物在没晒干时有大量水分,而水是呼吸运动的必要催化剂,有了呼吸就会产生热量,而堆放在一起的东西空气不流通,这些排出的热量不能很好地散发就形成高温,而在高温下会有大量的细菌真菌生活,就会引起腐烂,使它们变质。所以在进行粮食储存时都要把它们晒干。其作用就是减少它们的呼吸作用,达到长时间不变质。
水分是稻谷中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成分,稻谷中的水分不仅对种子的生理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与稻谷的加工和保管以及稻米的价值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收获后必须对稻谷进行晾晒或烘干至干燥。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稻谷含水量为13%〜14%。稻谷干燥后的水分控制在13%左右,贮存后稻米的整精米率可以得到恢复,适当的含水量又是保证稻谷加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水分过高是稻谷发热霉变的主要因素。
当水分低于11%时,贮藏后期稻米的整精米率很低。当稻谷晒到水分为18%左右后,存放1〜2天再晒干,稻米的整精米率将会有较大提高。条件许可时,收割后,可搁置1天再晒至干,如遇阴天,就晾晒。晴天时不可在12: 00〜15: 00之间将稻谷晒出,稻谷晒至水分14%左右即可,不宜过干。
水稻收获时期要根据水稻的成熟度来确定,一般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就泸水而言,杂交水稻种植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最佳收获期,半山水稻种植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最佳收获期。而在稻谷收获后,应及时的晒干、扬净。
收获后的稻谷应尽快晾晒,特别是天气不好水分含量较高时收获的稻谷应立即摊晾、抢晴晾晒,并注意扬净,将稻谷先厚层摊晒1―2天后,再薄层摊晒1―2天,使其含水量到14%左右后仓储。以防止稻曲病等病粒污染引起霉变、整精米率下降,影响稻米食用及商品质量。
注意:收获后将稻谷摊于晒场上或水泥地上,在阳光下翻晒2—4天,使其含水量到14%,再入仓储存。
粮食干燥的定义,目的及意义
因此根据热量(能量)传给粮食方法划分粮食干燥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对粮食烘于机进行分类,比较合理。根据热量传结粮食的方法,粮食干燥方法可分为以下五类:
对流干燥法
利用加热气体(炉气、热空气)直接与粮食接触,热量以对流方式传递给粮食,使粮食中的部分水分汽化,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在干燥过程中,放热后的干燥介质(热空气、炉气),再把粮食中汽化出的水分带走,因此干操介质起载热体和栽混体的双重功效。对流干煤法在粮食干燥技术应用得最广,对流换热粮食烘干机也是使用得般多的干燥设备。
传导干燥法
粮食和加热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热量以传导方式传给粮食,导热物质各部分没有相对位移,只是粮食和加热固体表面直接接触产生热量转移。促使其内部水分转移由粮食表面汽化,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粮食汽化出来的水分必须出干燥介质带走,这时干燥介质只是起裁湿体的功用。这类干燥方法中热量的来源是烟道气,过热蒸汽或热循环水,水、蒸汽烟通气不与粮食直接接触,只是通过金属管道,粮食在金属管道外壁流通而吸收热量。
因此传导干燥法又可称为简间加热干燥法。粮食部分使用的简易滚筒烘干机、蒸汽烘干机均属使用这种干燥方法。
辐射干燥法
由某种物体以辐射形式把能量传递给粮食,部分能量被粮食吸收,使粮食温度升高,水分汽化,从而达到粮食干燥的目的。人造辐射线有电能和热能两种形式。
电能类型的辐射器有红外线灯泡金属氧化物陶瓷扳辐射器,热能类型的辐射器是用煤气燃烧金属或陶瓷扳使之放出红外线。利用这类干燥法的主要有远红外线粮食烘干机。
电场干燥法
利用介质加热原理,使粮食(介质)在高频电场作用下,引起介质损耗,使粮食受热,水分汽化,从而达到粮食干燥的目的。利用这类干燥法的有高频(1-100兆赫)和微波(300兆赫)烘于机,目前均为小型卖验性质。
联合干燥法
将两种类型以上的干燥方法进行科学组合,成为一种新的干燥工艺。如用高温快速流化烘干机首先使潮粮预热,再用转简烘干机以较低温度进行烘干.这就是联合于燥法。从当前世界各国粮食烘干技术发展趋势看,用联合干燥是一种很有前途干燥方法。
为什么粮食要干燥
使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效率最低
能量损耗最少
高中生物,为什么保存种子粮食要干燥,
保存种子粮食要干燥,是为了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保存水果蔬菜要湿度适中是为了保持水果蔬菜的风味,如果水果和蔬菜晒干了保存就不是原来的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