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锦鲤鳃盖圆洞怎么回事
导致锦鲤鳃盖出现圆洞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寄生虫烂鳃病,由指环虫或车轮虫感染引起。病鱼鳃丝肿大,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 细菌性烂鳃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病鱼鳃丝末端腐烂、严重充血,有时被成块的污物和泥土粘着,严重时有柳絮状菌丝粘附,严重时鳃丝被浸蚀成柱状,鳃骨外露发白,鳃盖骨内外层同时被腐蚀时远看呈空洞状,南方称为“开天窗”,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3到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此外,当锦鲤患有粘孢子虫性烂鳃病时,鳃盖也会形成圆形洞。因此,在确定病因后,需进行针对性治疗。
我养的锦鲤鱼只有一个鱼鳃正常呼吸,鱼的身体向一侧倾斜是什么病?怎样治病?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
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
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水中,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
[防治方法]
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我的锦鲤腮和鱼鳍这样了 发黄了 还有个洞 是什么病?
细菌性烂鳃病的成因及治疗
金鱼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也比较困难。
[发病原因] 由细菌(黏球菌)引起的称为细菌性烂鳃。
[症状]
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发病季节] 终年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4—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利用黏细菌耐盐能力较差的弱点,在每5千克水中投放食盐50—100克,浴洗病鱼5—15分钟。
(2)在每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片0.1—0,2克,将病鱼浴洗10—20分钟,或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全池(缸)泼洒,浸洗数天,更换新水(用药比例为2毫克/升)。
(3)可任意选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中的任何一种抗菌素溶于池(缸)中,用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投卡那霉素100万一150万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青霉素80万一120万单位;或链霉素1克;或金霉素3—5克,还可用上述药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效果也较显著。
不望采纳·······························
锦鲤 烂鳃病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晚上好
一、寄生虫烂鳃病:其病原体是指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塞不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腮丝局部溃烂,以至腮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族中死亡。
防治方法: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g,放在10kg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g、硫酸铜0.2g、亚硫酸铁0.2g。混合放入10kg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g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二、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腮丝严重失血,塞斯发白,严重时有柳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试验50g、小苏打50g,混合放在10kg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g孔雀石绿,放在100g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三、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腮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腮丝嗜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
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树皮浸泡的汁液,取适量,放入10kg的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也可选用150g氨水,放入10kg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四、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腮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腮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1——2g呋喃唑酮,溶入10kg水中,浸洗病鱼1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g和0.2g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kg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