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杯状病毒猫咪症状
分泌物增多,猫咪在患上杯状病毒后,口腔和鼻子的分泌物会明显增多,眼睛的分泌物也会增多,还会出现咳嗽等症状;口腔溃疡,猫咪在患上杯状病毒时候 ,比较明显的就是口腔溃疡;精神状态异常,其患上杯状病毒后,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的状况。
1、分泌物增多
猫咪在患上杯状病毒后,口腔和鼻子的分泌物会明显增多,甚至会持续流口水,眼睛的分泌物也会增多,且还会出现咳嗽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炎。
2、口腔溃疡
猫咪杯状病毒呈现比较明显的就是口腔溃疡了,口腔溃疡导致舌、腭中裂,造成大面积的溃疡,使猫咪吃东西喝水比较困难,且呈现较为明显。
3、精神状态异常
猫咪在患上杯状病毒时,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等现象, 且由于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染较快,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其传染其它宠物。
猫得杯状病毒后会自愈吗?
猫杯状病毒是不会自愈的。很多猫都容易得这种病,而且发病率高,但是死亡率比较低。一般会产生以下几种症状。
第1种情况猫咪可能会出现口臭,甚至会出现像口腔溃疡这种情况。
第2种是猫咪的眼睛和鼻子会出现分泌物分泌物为浆液性,4~5天后化脓发炎。
第3种情况,就是猫咪的身体免疫力下降了,进食比较困难。甚至不愿意去接受治疗。
第4种情况,猫咪还会出现像打喷嚏咳嗽这种明显的症状。
一般猫咪如果患了猫杯状病毒,情况建议及早带猫咪去宠物医院进行治疗。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猫杯状病毒可以自愈吗
猫杯状病毒不会自愈。
猫咪感染杯状病毒后,感染后以口腔和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为主。
多数感染猫会出现舌部囊泡、糜烂,但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同时少数猫咪会出现角膜炎和咳嗽,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或继发其它上呼吸道致病细菌或病毒,引起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杯状病毒感染对猫咪有哪些危害?
多猫居住的地方,容易发生一些疾病的传播,其中,杯状病毒感染,就会引起猫上呼吸道的问题,猫咪就会出现打喷嚏,发热,鼻腔分泌物增多,口腔溃疡及大量流涎的症状。
猫杯状病毒是一种小的无膜单股RNA病毒,病毒间具有明显的广泛性抗原性差异,但目前仍将所有的病毒株分类为单一的血清型。
一例猫杯状病毒病例的分享以及分析——
病例信息:小白,家猫,5个月,没有免疫史,近两日突发流涎,食欲下降进而就诊。
体格、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体温39.8℃,口腔发现舌面溃疡,所以导致流涎,疼痛食欲减轻。家中其他几只幼猫也接连发病。PCR检测杯状病毒阳性。
治疗:口服速诺抗生素,舌面生理盐水清洗。
营养支持治疗:自制生骨肉,提升免疫力。
1周之后,溃疡消退,食欲正常。
因为病毒没有特效药物,大多数病毒都是对症治疗,并且给予宠物营养支持,提升宠物免疫力,如果有全身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加支持治疗。
猫杯状病毒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发热,口腔溃疡,及鼻腔充血,可导致厌食,厌食时间久了可以造成低血糖,并且引起脱水及死亡,有时不同株的猫杯状病毒,可引起多发性关节炎,鼻甲溃疡及间质性肺炎。
猫杯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猫感染此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口腔及鼻腔分泌物所引起,也可通过感染性分泌物及污染物发生间接传播。
打喷嚏引起的液滴,在2米外一般不会引起传染,但是在环境中可能会存在1个月左右,典型病例的潜伏期大概在3天到5天,在这个阶段,可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此病毒不会传染给人。
致死性杯状病毒——
有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猫杯状病毒的一种强毒株,能引起严重的症状以及高死亡率,其死亡率在感染猫上可达40%。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面部及爪部水肿,面部、足部及耳部溃疡和脱毛,鼻部及排泄物黄疸和出血,有些更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
如何诊断猫杯状病毒——
由于猫呼吸道疾病的起因很多,大多数的症状也十分的类似,因此直接确诊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想要确诊是否是杯状病毒引起的,需要进行实验室的检测。
可通过口咽或结膜试纸进行细胞培养和分离鉴定。
聚合酶链式反应,可通过PCR试验鉴定。
如何治疗猫杯状病毒——
病毒疾病没有特效药物,也是就说没有特异性治疗的办法。病毒性疾病一般都是需要依靠自身去熬过病毒的周期。类似于猫瘟、疱疹等都是一样的。但是没有特效治疗,我们也可以给予猫咪一些支持治疗,帮助猫咪熬过病毒的周期。
如果猫咪出现厌食的,我们可以强饲一些流质食物,防止猫咪出现低血糖,并且增强营养,增加抵抗力。
如果猫咪不喝水,我们可以给猫咪进行皮下的补液或者强饲水来防止猫咪脱水。
也需要用一些广谱的抗生素,防止一些继发的感染。
从这么多临床病例得出一个结论:体格越胖的猫咪,越容易熬过病毒周期,得以存活。反之,出现死亡的病例一般都是特别瘦小的猫咪。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加强猫咪的营养,这样才能让猫咪有抵抗力去对抗病毒。
如何预防猫杯状病毒——
猫杯状病毒的疫苗所产生的抗原,都不能产生消灭病毒的免疫力,只能减弱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不能防止感染,发病及排毒。
新疫苗含有的常见毒株,由于经常发生突变,因此杯状病毒在猫上又存在许多抗疫苗株。幼猫应从8周龄开始免疫接种,最后一次免疫应在16周后进行。繁殖群的幼猫,或杯状病毒呈地方流行性的地区,应在4周开始接种,一直到12周龄,最后在16周龄接种。
鼻腔内免疫接种不能减少临床感染或终止带毒状态,但和腔内接种与注射相比,免疫力的出现相对会更快一些。所以在有可能发生暴露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消毒预防:
在多猫家庭,特别是猫舍的消毒相当重要。有的消毒包括次氯酸铀,过硫酸钾,二氧化氯,及紫外线等。
在猫舍,母猫应该在配种前进行强化免疫,不建议在妊娠期间进行免疫接种。对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猫白血病毒感染及慢性疾病的猫的免疫接种时,要考虑猫在表现发热或者免疫抑制症状时进行,但有些免疫力的出现可能会延迟,而且比健康猫弱,所以应考虑更改为频繁的预防接种,灭活疫苗比改良疫苗效果更好。